新華時評|構建生態友好的現代化社會-新華網
新華網 > 時政 > 正文
2025 11/21 23:14:12
來源:新華網

新華時評|構建生態友好的現代化社會

字體:

  新華社成都11月21日電 題:構建生態友好的現代化社會

  新華社記者高健鈞

  共護熊貓家園、共建美麗世界、共享開放機遇,國寶大熊貓再次成為紐帶,將海內外不同國家、不同膚色、不同種族的熊貓愛好者拉進一個共同的朋友圈,共同推動全球生態文明發展。

  2025全球熊貓夥伴大會11月21日在成都開幕。來自30多個國家和地區的600多名嘉賓和專家學者齊聚大熊貓家鄉,分享共護、共建、共享理念,共倡生態文明新未來。

  當前,地球正面臨氣候變化、生物多樣性喪失、環境污染等問題,傳統發展模式的內在矛盾與不可持續性日益加劇。與此同時,全球可持續發展仍面臨共識弱化、協作不足、南北差距擴大等挑戰。作為生物多樣性保護的旗艦物種、和平與友好的“形象大使”,大熊貓在中國生態文明建設中的象徵意義更加凸顯。

  中國綠色發展取得的成就充分證明人與自然並非二元對立、非此即彼的割裂狀態,而是一體共生、休戚與共的生命共同體。生態興則文明興,中國始終堅持尊重自然、順應自然、保護自然,將生態文明建設提升至與經濟建設、政治建設、文化建設、社會建設相並列的高度,以系統觀念統籌山水林田湖草沙一體化保護和修復,對全球可持續發展的經濟、社會和環境“三大支柱”框架進行拓展和完善。

  中國參與全球可持續發展的實踐印證:世界好,中國才會好;中國好,世界會更好。中國堅持共謀全球生態文明建設之路,不僅是推動自身可持續發展的必然要求,也展現了胸懷人類前途命運的大國擔當。生態文明建設關乎各國共同利益和人類未來發展,國際社會需要攜手同行,秉持地球生命共同體理念,持續深化生態環境保護國際交流與合作,共同應對全球環境問題挑戰。

  生態文明沒有國界,只有同築生態文明之基,才能同走綠色發展之路;只有不斷擴大交流互鑒的“夥伴圈”,才能把生態友好的現代化願景變成各國人民的現實圖景。

【糾錯】 【責任編輯:馮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