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剛簽好的合作,因‘企業要倒閉’的謠言差點黃了”“新品剛上架,‘質量有問題’的謠言就讓銷量腰斬”……這些看似“隨口一説”的謠言,實則是扎向企業的“軟刀子”,更是擾亂市場秩序的“毒瘤”。今年以來,多地密集開展打擊涉企造謠專項行動,向網絡謠言傷企亂象果斷亮劍。
涉企網絡謠言的套路層出不窮。從捏造企業經營危機到散佈高管不實信息,再到編造産品質量問題等,讓人防不勝防。
一條謠言可能毀掉老店多年積累的聲譽,一場有組織的誹謗能讓創新型企業陷入絕境。後續維權、辟謠要花大量時間金錢,本應用於研發、擴張的精力,可能全耗在了“自證清白”上。
有地方基層工作人員無奈吐槽:“地方招商拼盡全力給政策、建園區,結果一條謠言就讓企業不敢來,前期努力全白費。”如果謠言頻發又處置不力,市場會覺得這裡“秩序亂、法治弱”,投資信心沒了,項目落不了地,最終拖慢地方發展的腳步。
今年國家網信辦組織開展的“清朗·優化營商網絡環境—整治涉企網絡‘黑嘴’”專項行動,從嚴處置涉企違規賬號,正是在給企業撐腰。每一次及時辟謠,都是在為企業掃清發展障礙;每打掉一個網絡“黑嘴”,都是在為公平競爭的市場秩序築牢防線。(文案:楊玉華、潘峰)
【糾錯】 【責任編輯:王志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