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媒體報道,北京通州法院近日在審理一樁商事糾紛時發現,原告代理人提交的兩起“參考案例”竟是AI生成的虛假內容。
被法官識破後,代理人承認,案例是他提煉案件事實後,反復向AI提問生成的。他未經核實,就直接複製粘貼提交法院。
這樣濫用AI,實在荒唐。一旦這類AI生成的虛假信息蒙混過關,被參照適用,司法公信力將受到質疑,法治公平與正義將受到嚴峻挑戰。法官對此嚴肅批評,指出其行為是“放任AI生成或編造虛假信息擾亂司法秩序”。
這樣的荒唐事,值得深思和警惕。現在各行各業都在積極擁抱AI,但在法律、醫療、金融等一些高度專業化的領域,濫用AI不僅可能丟了專業底線,也損害職業聲譽。法院還得耗費額外精力甄別核實,浪費司法資源。
AI不是不能用,但工具再方便,也不能成為偷懶的藉口;技術再強大,也不能擊穿專業操守。(文案:王志艷)
【糾錯】 【責任編輯:馬若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