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卷尺哥”火了!兩年間,他在工作之餘,拿着一把卷尺走街串巷,專為公共設施“挑刺”。路面不平、設施破損、綠植佔道……都逃不過他的卷尺。
更難得的是,他反映的問題大都得到了落實整改。他在前面“量”,市政部門在後面“修”,被網友稱讚“不愧是深圳速度”。
一把卷尺,丈量出城市管理的溫度、精度,還有包容度。
城市治理,既要“眼睛”也要“雙手”。“卷尺哥”正像是發現問題的眼睛,市政部門則是解決問題的雙手。“卷尺哥”量的是尺寸,反映的是民意;市政部門修的是設施,回應的是民心。二者良性互動,值得點讚。
這種自下而上的監督,無疑是城市治理的寶貴財富。而真正讓監督發揮作用的,是相關部門“聽勸”的態度——不推諉、不拖延,而是形成“發現-響應-解決”的閉環。
城市之大,不能指望管理部門都主動發現各種問題。能虛心聽取民意,跟進改進,就值得點讚。
城市歸根結底是人民的城市。治理過程中,既要有“卷尺哥”,更要有“聽勸局”,讓市民的每一份關心都不被辜負,城市家園才更加溫暖。(文案:王志艷)
【糾錯】 【責任編輯:王志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