別讓醫療科普淪為“流量生意”-新華網
新華網 > > 正文
2025 08/06 10:10:24
來源:北京青年報

別讓醫療科普淪為“流量生意”

字體:

  虛構病例、誇大效果,假科普、真帶貨……互聯網健康科普亂象將迎來更大力度整治。近日,中央網信辦、國家衞生健康委等四部門聯合印發《關於規範“自媒體”醫療科普行為的通知》,明確要求“自媒體”賬號對發布轉發醫療科普信息的真實性、科學性負責,嚴禁無資質賬號生産發布專業醫療科普內容,嚴禁違規變相發布廣告。

  當前,互聯網醫療科普的種種亂象着實令人擔心。部分自媒體賬號為追逐流量,不惜通過杜撰故事、擺拍劇情誤導公眾,甚至變相兜售藥品、保健品;有的利用AI技術生成同質化文案,批量製造虛假健康信息。更有甚者,將處方藥宣傳為“特效神藥”,利用患者形象進行療效背書,甚至一天發布上百條偽科普內容。這些行為違背了醫生職業倫理,違反了《廣告法》《醫療廣告管理辦法》等法律法規,損害了公眾健康權益。

  假如自媒體盛行的虛誇歪風大範圍滲透進醫療科普領域,勢必導致嚴重的後果。當虛假信息充斥網絡,公眾將難以分辨真偽,可能因輕信“偏方秘方”延誤治療,或因誇大宣傳盲目用藥。更為嚴重的是,這種歪風還會大幅度降低公眾對專業醫療機構的信任,如果網上“江湖郎中”的謠言比三甲醫院的科普更吸引眼球,如果偽科學觀點在網絡空間大行其道,不僅污染了網絡生態,更對公眾健康構成巨大威脅。

  這種現象還會毀了自媒體醫療科普光明的發展前景,也讓醫療科普和醫患交流失去了一種好方式。互聯網為醫患溝通搭建了便捷橋梁,專業醫生通過科普傳播權威知識,公眾借此獲取科學健康信息,這本是雙贏的局面。但若放任虛誇歪風蔓延,真正有價值的醫療科普內容將被淹沒在噪音中,公眾對網絡醫療信息的信任度將大幅下降,最終導致優質科普作者流失,醫患交流的良性關係遭到破壞。

  規範醫療科普,避免醫療科普成為“流量生意”,必須出實招、下狠招。通知要求網站&&完善資質認證體系,對醫生、護士等從業人員實行分類核查,並在賬號主頁顯著展示認證信息。同時,&&需強化內容溯源管理,對引用轉載、AI生成的內容必須標注來源,嚴禁變相發布醫療廣告。對違規賬號,要採取取消互動功能、清理粉絲、禁言直至關閉賬號等梯度處置措施。這些組合拳既劃定了紅線,也明確了整改路徑。

  除了打擊違規賬號、清理虛假內容,還要鼓勵專家參與科普,用優質內容擠壓偽科學空間。北京市某三甲醫院開展的“百名專家科普行”活動,通過醫院官方賬號發布權威內容,兩個月內相關疾病的網絡檢索正確率得以大幅提升,證明優質科普具有強大的市場競爭力。遏制亂象,既要斬斷灰色利益鏈,也要疏通優質科普渠道。只有讓權威聲音佔據更多空間,偽科學才會無處遁形。

  生命健康容不得半點虛假,科學傳播更來不得絲毫忽悠。四部門聯合出手,彰顯了整治亂象的堅定決心,也為行業健康發展指明了方向。唯有&&切實履行審核責任,醫療機構加強從業人員管理,監管部門持續保持高壓態勢,才能讓權威、專業的醫療科普脫穎而出,劣質虛誇的內容再無生存空間,自媒體醫療科普從此由亂轉治。 (時本)

【糾錯】 【責任編輯:張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