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招錄豈容騙子“借題發揮”-新華網
新華網 > > 正文
2025 07/04 08:50:48
來源:南方日報

高考招錄豈容騙子“借題發揮”

字體:

  高考招生季來了,又到了騙子們蠢蠢欲動的時候。

  有個段子是這麼説的:“世界上最真心的人是騙子,因為只有騙子是真心騙你的。”為了趁機“衝業績”,可真是花招百齣。

  有人“分飾兩角”——為打消家長的疑慮,周某申請了一個新的微信賬號,昵稱和頭像都在“碰瓷”浙大,並且自導自演,將聊天記錄截圖發給家長;有人“與時俱進”——高考還未結束,就有多地考生收到以“教育考試院”名義發出的短信,內容均為通知考生因被AI監考發現作弊而成績“清零”,往往還附上“如有疑問請致電”,誘使考生回電以實施詐騙;有人“欺世盜名”——從“華北科技大學”,到“中國郵電大學”,再到“五洲科技大學”,名頭一個比一個響,卻全都是“查無此校”的“野雞大學”。

  這些伎倆之所以屢屢得逞,不在於手段之高明,而在於圍獵對象之精準。看到花樣翻新的伎倆,考得好的學生自然不會理睬,本就腳踏實地的也不屑一顧,但發揮不太理想又對歪門邪道存在幻想的,就容易“病急亂投醫”“寧可信其有”。這在外人看來當然很不理性,但在這個過程中,或許也經過了“理性計算”。畢竟對某些人來説,“特殊指標”“花錢保送”這樣的承諾,實在太有誘惑力,保不齊明知可能有詐也不惜一試——萬一成功“撿漏”了呢?

  顯然,這是對自己的不負責。損失高額錢財不説,更嚴重的後果,是白白蹉跎了歲月:有人直到看見媒體曝光名單,才知道自己讀的是“野雞大學”;也有人拿到“畢業證書”,才發現壓根不是正經文憑。時至今日,高考的公平公正已深入人心,內部招錄並不存在,正規的招錄也不會産生任何費用,相反,聲稱有特殊關係的,精心設計多種騙局的,倒是成了鮮活的普法素材。如果還相信高考有“潛規則”,恐怕只會變得不幸。

  近年來,針對高考招錄亂象,有關方面的努力有目共睹。多交錢就能走“捷徑”?教育部多次重申“三十個不得”招生工作禁令,對違規操作的態度極其鮮明;官方網站和山寨網站“傻傻分不清”?“2025高考護航行動”已進行權威標識,便於家長和考生識別;“高考志願諮詢師”割韭菜?“陽光志願”系統去年已向全體考生免費開放,以優質供給消弭“信息差”……總之一句話,只要認準正規渠道,保持頭腦清醒,涉及錢財時多留心,騙子的套路縱然再深,“如何呢,又能怎”? (鐘 頤)

【糾錯】 【責任編輯:張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