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湖南湘潭市,永久基本農田被垃圾掩埋,不僅是鄉村,市區一些角落也隱藏着被無序堆存的建築垃圾、生活垃圾;在江西萍鄉市,有座由建築垃圾、工業固廢堆起來的“渣山”,僅湘東區岩下裏地塊,就違規佔地52.6畝。日前,央視發布了題為《永久基本農田淪為垃圾堆場!整改為何成“紙面工程”?》的調查報道,曝光湖南、江西個別地方在工業固廢、建築垃圾、生活垃圾處理方面存在的問題,引發廣泛關注。
輿論反應最大的點是“永久基本農田淪為垃圾場”,這不難理解:今天的耕地就是明天的飯碗,而永久基本農田是耕地中的精華,是世世代代糧食安全命脈所繫,結果部分永久基本農田長出來的不是糧食而是“垃圾山”,面臨撂荒境地,怎能不讓人惋惜、氣憤?與此同時也要看到,把垃圾堆在永久基本農田上,是“加重情節”,將其肆意倒到廢舊廠區、角落等,也會産生“(降雨後)廢水就在沒有任何疏導和凈化處理的情況下肆意橫流”等問題。故而,更根本的問題是,為何要隨意甚至違法違規傾倒垃圾?換句話説,“垃圾山”出現在永久基本農田等不該出現的地方是表,其背後的垃圾處理難題是裏。
湖南湘潭、江西萍鄉在諸多問題的處理上,較為相似,值得深思。比如,2024年11月,就有媒體報道永久基本農田被侵占問題,湘潭市雨湖區長城鄉政府公開表態,會立即落實整改措施,然而,鄉政府所謂的整改,只是簡單的覆土,建築垃圾清運工作並未開展;萍鄉的“渣山”還是2024年中央生態環境保護督察集中通報的典型案例之一,也是以在“渣山”上蓋層土為整改。專家解釋,蓋土是為了“讓衛星拍不出來”,可即便此舉能騙過衛星,能騙過當地群眾、相關部門嗎?所謂整改不過是遮蓋,虛假整改問題又該如何整改?群眾向媒體報料、新聞引發關注後再説整改,是真的下定決心解決問題還是會歷史重演?
去年,中央生態環境保護督察組在上海、江西、湖北等7省市督察發現,一些地方建築垃圾處置工作存在明顯短板,亂堆亂倒問題時有發生,有的違法侵佔基本農田,有的長出“垃圾山”。通報顯示,多個省市建築垃圾産量極大,但年處理能力無法滿足實際需要,甚至有部分省市至今未制定建築垃圾污染環境防治工作規劃,建築垃圾管控不力。此外,督察組指出,一些地方監管責任落實不到位,有關部門管理粗放,日常監管不力,致使建築垃圾違法傾倒問題多發,長期得不到有效處置;一些地方對生態文明建設認識不到位,建築垃圾等固體廢物消納處置存在明顯短板,環境風險隱患突出,萍鄉“渣山”典型案例中,主要問題裏的第一條便指出“消納場所嚴重不足”。
找準“垃圾山”頑疾的病灶,方能從根本上祛除沉疴積弊。如今,湘潭、萍鄉都又一次&&會開展專項整治,我們不妨拭目以待。 (維 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