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由湖北省體育局主辦、湖北省社會體育管理中心等部門承辦的2025年湖北省“百鎮千村”“百街千巷”全民健身系列賽事活動在湖北應城開賽,社會各界給予較高評價。
隨着全民健身和健康中國戰略的深入實施,人民群眾對群眾體育的需求越來越高。因地制宜、積極推動群眾體育和全民健身創新發展,對於提高人民群眾幸福指數、促進鄉村振興和賦能經濟發展有着重要意義。
拓展群眾體育,首先要走好群眾路線。問計問需於民,以人民群眾日益強烈的健身需求為導向,推進全民健身基本公共服務的普惠性、均衡性和可及性。5月13日應城市黃灘鎮運動會上,除全鎮40支代表隊、550多名群眾參加籃球、乒乓球、拔河、廣場舞等趣味運動外,還設置冠軍進校園、環村健康跑等特色單元,推動實現“人人可參與”“全民皆可跑”。
群眾體育服務群眾,不僅體現在深入開展群眾喜聞樂見、便於參與的全民健身活動,更彰顯在便民健身設施的日益完備。相關政府部門要統籌用好廠區社區和街心公園等“碎片化空間”,將健身器材“嵌入”老百姓生活圈,並有序促使公共體育場館和學校體育場館逐步向公眾開放。
同時,進一步發揮社會力量的生力軍作用。有條件的地區要以舉辦賽事為契機,全力構建更高水平的群眾體育和全民健身公共服務體系,進而促進城市基礎設施、交通網絡和公共服務等城市功能提升,推動全民健身場地設施服務水平和使用效益提升,讓人民群眾獲得更切實的幸福感。
其次,要堅持文化賦能,推動群眾體育與新時代文明實踐融合互促。群眾體育賽事不僅激發民眾對於體育的熱情,推動我國體育競技水平提升,也有效豐富基層群眾業餘文化生活。業界認為,體育賽事依託廣泛的參與性、強大的傳播力和全面的影響力,已超越狹義的體育範疇,成為塑造城市形象的新標識。2019年至2025年,湖北省十堰市聯合東風公司舉辦了七次迎新春長跑活動,推動深化“一家親、一條心、一起拼、一道贏”的合作理念。
湖北省體育局在去年成功開展“百鎮千村”全民健身系列賽事活動的基礎上,今年將“百鎮千村”全民健身系列賽事活動創新拓展為“百鎮千村”“百街千巷”活動,覆蓋全省17個市州的40個縣市區,預計帶動1000余個村(社區)的10萬名群眾直接參與,從而實現縣域廣覆蓋、人群廣覆蓋和重點鄉鎮街道廣覆蓋三類覆蓋,有效促進鄉村文化建設,也是新時代文明實踐走進群眾家門口、做到百姓“心坎裏”的生動體現。
湖北省武漢市建立文明實踐聯席會議制度,統籌、歸類、整合市、區、街鄉、村(社區)和各部門的各類別陣地資源,搭建起理論宣講、文化服務、科普服務、體育與健康服務等5大&&,努力做到群眾在哪,文明實踐的陣地就建到哪,群眾體育就推進到哪。
第三,要培育發展“新引擎”,創新拓展群眾體育新場景新業態。相關研究顯示,馬拉松賽事的外地參與者對賽事舉辦地及周圍地區的吃、住、行、游、購、娛等間接消費的帶動比例高達1:13。2025武漢馬拉松賽道串聯起武漢20多個著名景點,賽道沿線櫻花打卡點位超過27處。這説明,馬拉松賽事撬動的不僅是消費擴容提質,更是全民健康意識與城市活力的雙重升級,充分彰顯了群眾體育對城市的形象塑造、社會治理及經濟發展的多重價值。據湖北省體育局介紹,“百鎮千村”“百街千巷”全民健身系列賽事活動將通過“組團式”的體育幫扶和“家門口”的省級賽事,不斷拓展“體育+文旅+農業”的新模式,促進鄉村全面振興。
湖北應城市黃灘鎮運動會期間,當地佈置了35個特色農産品展位,組織本土的商貿企業和農特、非遺産品進行集中展陳推介,並借此契機開展招商活動,也是依託省級賽事下沉、打造“一賽一景一IP”體旅融合的一次嘗試。
我國體育産業總規模將於2025年達到5萬億元,居民體育消費總規模將超過2.8萬億元。按照體育業當前的蓬勃發展勢頭,預計“十五五”期間,以及未來更長一段時間內,體育賽事和體育運動將更加助力經濟社會發展。因此,各地要因地制宜,引導鼓勵各類群眾賽事活動進景區、進街區、進商圈,推動群眾賽事活動與旅游、文化、商業等深度融合,強化賽事對消費新場景的引導推動,發揮群眾體育接地氣、聚人氣、匯財氣的綜合效能,助力體育産業成為惠民生、順民意、解民憂的“民心産業”。 (汪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