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4月25日至5月1日是第23個全國《職業病防治法》宣傳周。為適應經濟社會發展新形勢新要求,新版《職業病分類和目錄》(下稱《目錄》)新增“職業性肌肉骨骼疾病”“職業性精神和行為障礙”兩個類別,將職業性腕管綜合徵、創傷後應激障礙納入《目錄》,直擊製造業工人、醫療衞生人員、消防救援人員等群體的職業健康“痛點”。
把“鼠標手”(腕管綜合徵)正式納入職業病範疇,不僅體現了國家對勞動者健康權益的高度重視,也標誌着我國職業病防治工作邁出了堅實的一步,進一步織密了勞動者權益保障網。
“鼠標手”作為一種因長時間使用電腦鼠標而導致的手部疾病,近年來在上班族中的發病率逐年上升。其症狀包括手腕疼痛、手指麻木無力等,嚴重時甚至影響正常生活和工作。將“鼠標手”納入職業病,意味着患病勞動者將能夠得到更為及時和有效的醫療救治與經濟補償,這無疑是對勞動者權益的有力保障。
此次《目錄》的調整,不僅局限於“鼠標手”的納入,還新增了職業性肌肉骨骼疾病、職業性精神和行為障礙等類別,並對部分職業病的歸類進行了調整。這些變化均體現了我國職業病防治工作的全面性和前瞻性,旨在更好地適應經濟社會發展的新形勢和新要求。
將“鼠標手”等新型職業病納入保障範疇,不僅有助於提高職業病防治的針對性和有效性,還能夠推動全社會形成關愛勞動者、尊重勞動的良好氛圍。這是公共政策對勞動者健康關懷的重要體現,也是我國職業健康保護體系逐步完善的標誌。
也應看到,職業病防治工作仍然任重道遠。一方面,隨着新技術、新業態的不斷涌現,職業病的種類和表現形式也在不斷變化,這就要求我們不斷更新和完善職業病目錄,確保防治工作的及時性和有效性。另一方面,職業病防治是個系統工程,需要政府、企業和勞動者的共同參與和努力。
政府部門應加大監管力度,確保用人單位嚴格遵守職業病防治相關法律法規,為勞動者提供安全、健康的工作環境。同時,還應加強職業病防治的宣傳教育,提高勞動者的自我防護意識和能力。用人單位則應切實承擔起職業病防治的主體責任,積極改善工作條件,為勞動者配備符合人體工程學的設備,減少重復性勞損。此外,還應建立健全職業病防治制度,加強員工健康管理,及時發現並處理職業病危害因素。勞動者自身也應提高健康意識,合理安排工作時間和強度,避免長時間連續使用電腦等設備。同時,應積極參與職業病防治知識的學習和培訓,增強自我保護能力。
職業病防治是保護勞動者健康及其相關權益,促進經濟社會發展的重要舉措。將“鼠標手”納入職業病目錄,是我國職業病防治工作取得的重要進展。這一變化不僅為受到職業傷害的勞動者帶來了希望,也提示我們,必須正視職業病防治工作的嚴峻性,採取有效措施保護勞動者的健康權益。只有這樣,才能真正構建一個健康、和諧、充滿活力的勞動環境,讓每一位勞動者都能在安全、健康的狀態下發揮自己的才能,為社會的繁榮和發展貢獻自己的力量。 (王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