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地鐵5號線上仗義執言的女乘客找到了!22日,該乘客在社交&&上發文稱:“真的不覺得自己做了多麼值得驕傲的事。”
咋回事?且看前情提要——
“跟要飯的似的,弄一身灰在這擠唄”“誰穿這麼臟到這擠來”“不知道自己啥樣嗎”……近日,北京地鐵上一乘客因嫌鄰座乘客衣服沾灰,出言羞辱,喋喋不休。一名女乘客見狀制止:“你要是不願跟他挨着,就別坐這兒了,我願意跟他挨着。”根據通報,違法行為人61歲的趙某峰被行政拘留。連日來,相關話題多次衝上熱搜。
討論這一事件,可以有很多角度:城市文明,公共秩序,點讚仗義出手,呼籲依法懲治……倘若追根溯源,或許是這樣幾個字:傲慢與偏見。仔細想想,匪夷所思啊!都2025年了,竟依然有人按捺不住自己不知從何而來的優越感,自覺高人一等,肆意謾罵攻擊,言語粗鄙,滿嘴歪理。他們戴着有色眼鏡,擅長以着裝取人、以偏見視人,盛氣凌人、邏輯“感人”。尤其膽敢在眾目睽睽之下、於公共場合之中,大放厥詞,公然羞辱,大肆發表歧視性言論,着實令人嘆為觀止。
尊重勞動者,是社會文明的應有之義,是永不過時的社會美德。早在1997年的春晚舞&上,小品《紅高粱模特隊》中就有這樣的&詞:沒有普天下勞動者的辛勤勞動,吃啥?沒有勞動者的勞動,穿啥?吃穿都沒了,你還臭美啥?今時今日,社會文明的水位持續提高。可仍有不少人將勞動者分三六九等,對基層務工人員看不起、瞧不上,居高臨下,甚至惡語相向、氣焰囂張。翻翻媒體報道——在某城市地鐵上,曾有着裝精緻的男子抱怨地鐵上農民工太多,並出言辱罵;在某地公交車上,曾有白領嫌環衛工身上有異味,當場要求對方下車……老話説,當你用一根手指指向他人的時候,別忘了有三根正對着自己。學會尊重,是做人的基本常識、最起碼的道德要求。如此做派,暴露的是自己素質堪憂、教養欠奉。
衣衫不難洗凈,心性極易蒙塵。現如今,一些人着裝愈發光鮮亮麗,或許有不錯的收入、出眾的能力、開闊的眼界,卻始終搞不懂“如何尊重他人”這道為人必答題。正如仗義執言的女乘客在發文中所言:同理心是愛的一種,在任何時候都無比重要。多些設身處地,多些換位思考,多些推己及人、將心比心——這不是多高的要求,而是做人的基本。
倘若把城市比作“家”,一盞路燈、一段地鐵車廂都是“傢具”。作為公共空間的一部分,它們折射着城市的溫度,體現着人性化水平。對於地鐵辱罵事件,有媒體在評論中寫道:“北京地鐵,永遠歡迎沾着泥巴的普通勞動者,任何對勞動者的歧視都該被逐出車廂。”確實,文明底線不可踐踏,法律法規面前,容不得任何人撒野。將傲慢與偏見“逐出車廂”,更要將其逐出每一個它不該出現的地方。(夏振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