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煙”治理須打好持久戰-新華網
新華網 > > 正文
2025 04/01 08:45:00
來源:工人日報

“游煙”治理須打好持久戰

字體:

  據3月30日澎湃新聞報道,近日,上海對邊走邊抽煙的“游煙族”出手了。3月中旬起,上海率先在武康路、豫園商城、新天地、外灘、南京路步行街、陸家嘴商圈、今潮8弄、蟠龍天地等8個中外游客集中、人群密集的“網紅”地標場所推進室外“游煙”治理,形成示範效應。這一舉措實施以來,引起社會廣泛關注,不少網友建議“全國推廣”。

  走在路上,前面突然有人“吞雲吐霧”,煙霧煙味隨風飄散,糊人一臉…… 這些邊走邊抽形成的二手煙霧,就是“游煙”。數據統計顯示,目前,上海成人吸煙率已逐步下降至19.2%,但人群二手煙暴露率仍達47.6%,室內控煙狀況不斷向好,但室外二手煙情況卻不容樂觀。該市萬人“游煙”調查顯示:近六成市民經常遭遇“游煙”(一週內遇到游煙≥3天),逾九成市民對“游煙”&&反感。

  由此可見,上海治理“游煙”具有廣泛的民意基礎,既是為了回應市民的現實需求,也是通過小範圍試點尋求適宜治理措施的有益探索,從而助推全面控煙行動,進一步減少二手煙的危害。實際上,《上海市公共場所控制吸煙條例》已規定在部分公共場所的室外區域禁止吸煙,如發現違規“游煙”可進行勸阻、舉報,對違者個人可施以罰款等處罰。這其實為當地治理“游煙”提供了法律依據。

  從報道看,當地主要通過在網紅地標開展志願者勸導、增設禁煙標識提示、撤除商戶外擺煙灰缸、常態化宣傳教育等方式,倡導“室外不隨處吸煙”的文明行為,體現了城市精細化管理的智慧。相比室內控煙,“游煙”範圍不固定、戶外抽煙者行為不可測、缺乏強制性制約手段,治理起來難度更大。當地採取審慎而克制的柔性化勸阻方式,既不罰款,也不強懟,主打一個“勸人自覺”,巧妙避免了“一刀切”引發的對立情緒和矛盾衝突。但也有市民對此質疑——沒有罰款等強制手段配合,僅靠“勸善”恐難長效。如有市民反映部分區域“該抽還是抽”,志願者難以全天候覆蓋,無法做到無縫管理。而且,部分抽煙者主動躲避志願者,“打一槍換一個地方”,削弱了勸阻效果。

  可見,治理“游煙”並非一蹴而就,需要多方共同努力,打好“持久戰”。文明勸阻或許僅是第一步,在此基礎上,還需要完善戶外控煙制度建設,加快落實戶外控煙法規,對違規者依法實施強制處罰等措施跟進,讓抽煙者認識到製造“游煙”的違法代價,從而産生“敬畏心”,主動遵守控煙法規。健康的公共環境,不能僅靠煙民自覺,更需要制度和法治的托底。

  上海治理“游煙”試點如果取得成功,無疑會成為全國控煙新範式,屆時,希望更多地方能加入治理“游煙”的行列中,在更大範圍內推廣和借鑒經驗,讓更多人告別“游煙”危害。(江德斌)

【糾錯】 【責任編輯:張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