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你用DeepSeek年入百萬”“普通人用DeepSeek搞錢的10個野路子”……看看這些廣告詞,隨着DeepSeek的爆火,一些打着“利用AI賺錢”噱頭的“培訓課程”悄然興起。
這些課程價格從9.9元到數百元不等,有些還有所謂“AI行業專家”現身講解,但不少網友購買後卻發覺“被騙了”。課程內容很多是網絡信息拼湊起來的,質量參差不齊。有的只是把賣課當成引流手段,“挂羊頭賣狗肉”。
我們注意到,每當有新技術新應用興起時,總少不了一些“賣課的”。有些人只是將舊教程換了個標題,就搖身變成了“DeepSeek變現秘籍”。
這些博主販賣的不是知識,也不是能力,而是一種焦慮。
這些課程之所以有市場,抓住的是很多人的恐慌心理。人們害怕對新技術一無所知,也渴望能抓住新的風口。看看這些話術營銷,“普通人逆天改命的最後機會”“未來會AI的人將淘汰不會AI的人”,讓人感到學習相關課程已經迫在眉睫。
AI帶來的應該是“創新潮”,絕不是“賣課潮”。“暴利賣課”行為,不僅助長了“投機主義”,更損害了人們的求知欲。
對於這種現象,我們也問了DeepSeek,它給出的回答值得大家思考:警惕任何以擁抱新技術為名販賣焦慮,真正的教育者應該靠內容質量贏得信任,而不是靠蹭熱點。(文案:王菲菲、李紫薇、馬曉潔)
【糾錯】 【責任編輯:康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