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網評:該給“洋院士”擠擠水分了-新華網
新華網 > 時政 > 正文
2024 05/27 17:18:54
來源:新華網

新華網評:該給“洋院士”擠擠水分了

字體:

  新華網記者白佳麗

  近日“洋院士”現象引發的關注似乎告一段落了,但對此現象不應就這樣放過。公眾期待,該給“洋院士”擠擠水分了,讓學術圈重塑唯實、唯真、唯學風氣。

  “給錢就能評”“缺少過硬科研成果”……一些所謂外籍“院士”引起的質疑已不是第一次。關於“洋院士”現象的討論,表面上關注的是“洋院士”的含金量,實際上拷問的是國內學術人才評價體系和學術誠信問題。

  我國高校“破五唯”、科技人才評價“破四唯”已推進數年,但一些科研機構、高校,依舊以“帽”取人,將“帽子”與學術資源配置、人才待遇等挂鉤,一些地方政府甚至將科研人員“帽子”與職級挂鉤。其中,院士頭銜尤其被科研院校追捧。

  當選國內院士之難眾所周知。有人自然而然想到國外的“洋院士”。雖然此“院士”非彼“院士”,但很多人分不清,在國內有一定市場。

  “洋院士”受到質疑,消解的不僅僅是個人信譽,更是學術的權威性和公信力。

  如果任由“注水”的“洋院士”充斥學術界,擠佔本該屬於真正埋頭苦幹的科研人員的學術資源,必會侵蝕學術的純粹性和科研的嚴謹性。院士這一崇高的學術稱號的含金量,也會因此而打折扣。

  “洋院士”問題絕不能輕輕劃過,“洋院士”的水分得擠。要探索建立海外人才稱號認證機制,不僅讓摻水的“洋院士”無處遁形,也讓真正被國際學術領域認可的學者發揮更大作用。而根本上,要校準科研領域對人才稱號理解和使用的偏差,讓“帽子”回歸學術性、榮譽性本質,讓“甘於坐冷板凳”“十年磨一劍”的科研精神佔據主流。

【糾錯】 【責任編輯:馬若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