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網評:手上的老繭,是奮鬥者的勳章-新華網
新華網 > 時政 > 正文
2023 09/25 18:58:20
來源:新華網

新華網評:手上的老繭,是奮鬥者的勳章

字體:

  新華網記者馮源 馬若虎

  “很心疼,沒有哪個小姑娘的手會這樣,全都是硬的繭。”近日,一張布滿老繭的手部特寫照片刷屏網絡。

  手的主人——鄒佳琪和邱秀萍,24日在杭州亞運會賽艇女子輕量級雙人雙槳決賽中,聯手奪得首金。網友欣喜慶賀之余,也心疼起了她們:“奪冠背後付出了多少艱辛啊!”

  這些老繭是長期艱苦訓練的“副産品”。賽艇項目不允許戴手套,兩位姑娘的雙手長時間與槳摩擦,起泡、流血不可避免,久而久之形成了老繭。“有時候手上出了繭子,第二天還沒好,就要繼續練。”這樣忍著疼痛、埋頭苦練,她們一路從市隊“劃”進省隊,再進入國家隊。

  有網友留言令人動容,“亞運首金,原是破‘繭’而出。”

  的確,沒有人能隨隨便便成功。社交平臺上搜索“老繭”“傷疤”等關鍵詞,能看到很多與運動員相關的話題,比如“28歲的武大靖長著50歲的腳”“孫穎莎手掌布滿老繭”“冬殘奧運動員截肢處滿是老繭”“看看張博恒手上的老繭”……這些都是他們努力拼搏的印記,是奮鬥者獨有的榮譽“勳章”。

  杭州亞運會開賽以來,中國隊毫無意外開啟了“奪冠模式”,僅比賽第一天就拿下20枚金牌。顯然,相比于金牌本身,更加打動人心的是金牌背後那些關于奮鬥、拼搏的故事。

  我們為什麼喜歡看體育比賽?很重要的一個原因是,體育不只是榮譽的象徵,其中蘊含的體育精神更為我們的平凡生活注入力量。

  著名作家趙樹理寫過一篇短篇小説《套不住的手》,講的是一位農民勞模的手,因為長期勞作,長滿老繭,“什麼棘針蒺藜都刺不破它”,他對年輕後輩説,“是叫你們學成我這手,不是叫你們長成我這手。”“學這手”,就是要學吃苦耐勞,艱苦奮鬥的精神。

  從個人到家庭,乃至國家、民族,幸福都是奮鬥出來的。老一輩人篳路藍縷、胼手胝足,創造了今天的幸福生活。無論時代如何發展,將來物質生活多麼豐富,艱苦奮鬥的精神永遠不能丟。

  “走下領獎臺,就一切歸零,我們會更加努力去訓練、去備戰”。奪得亞運會首金之後,鄒佳琪和邱秀萍這對年輕組合,將艇身調轉、瞄準下一個目標。

  向著未來,我們每個人也要不停地奮力劃槳。因為這世上,沒有憑空而來的金牌,更沒有隨隨便便的成功。

  延伸閱讀:

【糾錯】 【責任編輯:張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