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絡社交呼喚尊重與善意-新華網
新華網 > > 正文
2023 05/26 08:15:35
來源:南方日報

網絡社交呼喚尊重與善意

字體:

  “大隱隱于市,小隱隱于mo”“一mo做事萬mo當”……這段時間,一只名為“momo”的粉色小恐龍頻頻在社交平臺現身,引發不少網友的關注與好奇。

  事實上,“momo”不是一個人的名字,而是一群人的稱號。“它”活躍在討論小組和評論區裏,匿名發表可愛又富有個性的觀點。“它”曾是自動生成的係統默認昵稱和頭像,如今又有許多網友加入其中,在網絡社交圈裏“自降存在感”,吐露真心話。

  網絡社交平臺總在追逐時尚新潮,如今為何刮起“復古風”?這與當下網絡空間的緊張和局促感有關。“網絡虛擬身份”日益重要,頂著個性化的昵稱和頭像,自己關注、評論了什麼,都會在網絡空間留下痕跡;當個人意見與他人相左時,“指名道姓”難免成為一種壓力。許多網友重拾默認昵稱,是為了尋求“匿名感”,回歸輕松與自由。

  “當你被罵,momo替你背鍋”“熟人找不到你,momo為你保駕護航”……有趣的是,“momo”們常對素不相識的“同伴”給予支援和鼓勵。有網友感嘆“自己其實就是現實中一名普通平凡的上班族,與其他momo一道才變得勇敢”,同時表露出對平等、善意交流的期待。不少網友在進行匿名社交時的切實訴求,值得廣大公眾及相關平臺的積極思考與回應。

  其實,從推崇“張揚個性”到擁抱“千人一面”,不失為一種提醒。在互聯網技術及實踐持續發展和擴張的同時,我們尤需對多元看法觀點保持尊重和包容,把握好網絡社交的分寸感,提升表達素養。

  昵稱與頭像的“匿名”,並不意味著網絡身份的完全消解,更不意味著法律紅線的松弛或寬縱——網絡從不是法外之地,發表不當言論同樣需要擔責。莫讓匿名發言越過平等與善意,成為網絡語言暴力中那個“揉紙團的人”。

  網絡社交無論實名匿名,都要呼喚尊重與善意。這離不開平臺治理、用戶參與等多方面共同開展積極探索。期待網絡社交包容更多元觀點,鼓勵良性互動,讓網絡空間更顯清朗和諧。(陳之琪)

【糾錯】 【責任編輯:馬若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