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網 > > 正文
2023 03/ 12 11:37:37
來源:新華網

新華網評:路的前方,是夢想

字體:

新華網記者 李潔琼 閆雨昕

這是吉列子日展示阿布洛哈村從木屋(攝於2005年)、土坯房(攝於2007年)到輕鋼小洋樓(攝於2020年) 的照片(由上至下,拼版照片)。新華社記者 岳月偉 攝

3月5日,全國人大代表、四川大涼山阿布洛哈村黨支部書記吉列子日在兩會會場展示了三張照片,並講述了照片背後的故事。

三張照片從木屋、土坯房到輕鋼小洋樓,變化顯而易見,村民們的“日子越來越紅火”。這變化的背後,是幾十年來,一代又一代人鑿通了出山之路、奮鬥出脫貧之路、謀劃出振興之路。

的確,在阿布洛哈村,路,太重要了。路,見證着命運的變遷,也托起夢想和希望。

阿布洛哈,在彝語中意為“高山中的深谷”和“人跡罕至的地方”。阿布洛哈村,是全國最後一個通公路的建制村。重重大山,割斷了小山村和外面的世界。越來越多的年輕人離開了家鄉。

走出大山,曾是包括吉列子日在內所有山裏孩子的夢想。“我想離開浪浪山”,就像國風動畫片《中國奇譚》中“浪浪山”裏的年輕人一樣,吉列子日和村裏的很多人都嚮往外面精彩的世界。他曾無數次沿着村口的小路往外走,去求學、去工作,並成了村裏走出去的第一個大學生。

但,吉列子日回來了。他放棄了畢業後穩定的工作,在年邁的老支書鼓勵下,回到生他養他的故鄉。三年艱苦工作,他忙前忙後,帶着村民一米一米修通了懸崖邊的路,帶着村民養起黑山羊、售賣臍橙……有親戚説他傻,叫他“鐵憨憨”。他們不理解,千辛萬苦走出大山,讀了大學,找到了穩定的工作,為什麼還要回來呢?

一位網友借“浪浪山”的故事回答了這個問題:“人人都想離開浪浪山,那浪浪山還能剩下什麼?把浪浪山變成花果山,才是最佳選擇。”

在全國有不少像阿布洛哈村一樣的村子,也有很多像吉列子日一樣的年輕人。他們攀着崎嶇的山路走出去,又回到家鄉走出一條“鄉村振興路”。

走出大山,為的是自己的夢想。

回到家鄉,為的是鄉親們共同的夢想。

未來,通往夢想的路,越走越寬。

延伸閱讀:

新華網評:被光照耀的人,也能成為光

新華網評:他們,連起了“萬家燈火”

新華網評:星辰大海的征途,從腳踏實地開始

【糾錯】 【責任編輯:馮文雅 】
閱讀下一篇:
0100200607000000000000000111048511294280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