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個人都是生活的主角,每個人都是時代的主角。今天我們關注的主角是他們——科研工作者。
1
“我相信,高原的風沒有吹走你內心的溫度,
我相信,冰雹和暴雨從來都是從容抵達你的臉龐,
我相信,在秋天俯身採種子的人,來年會擁有整個春天……”
近日,蘭州大學生態學碩士張盤紅在畢業論文答辯後,深情朗誦了一首曾在野外考察時有感而作的短詩《我相信》。
一首優美的致謝詩,勾勒出西北野外的美麗風景,也寫出了張盤紅對專業的熱愛、對老師的敬意。
這位來自甘肅平涼的小夥子,從小生活在農村,對田間地頭十分熟悉。抱着“學以致用”的心態,他投身到生態學的學習研究。
求學期間,張盤紅去過甘肅、西藏、四川等多個地方考察,詩裏提到的牦牛、山峰等,都是考察時見到的。
他還看到了科研工作者十年如一日、甘願坐冷板凳的精神。“前輩們在野外考察非常辛苦”“建站之路特別艱險”“如今的條件都是前輩們一點一點拼來的”……
從他的講述中,我們看到了科研工作者扎根祖國大地,在專業領域發光發熱的樣子。
2
人們常用“勇攀高峰”勉勵科研工作者。由此可見,科研之路並不容易。
或許正因為這份“不容易”,科研人獨有的“浪漫”總是格外動人。
他們的浪漫,可能是“用妻子的名字命名新物種”。
張超是重慶市江津區四面山森林資源服務中心的工作人員,他的任務之一就是進山尋蟲,開展生物多樣性監測。妻子張芯語讀研時也選擇了昆蟲分類學方向,畢業後毅然放棄城裏的工作,來到四面山。
扎根大山近5年,張超和團隊已發現了3個新物種,其中,一種飛蛾新種被命名為“芯語紅鷹天蛾”,“芯語”,正是取自張超的妻子“張芯語”之名。國際動物分類學權威期刊確認這是飛蛾的一個新物種。他説,“能和愛人在山中尋蟲,探尋大自然,是一件幸福的事。”
他們的浪漫,可能是“保護好自己的孩子”。
曾有科學家預言珊瑚將在50年內從地球消失,引發整個海洋生態系統崩潰。在廣西大學海洋學院珊瑚保育中心主任黃雯眼中,珊瑚就像孩子,餓了要“喂飯”,“發燒”要貼冰冰貼,還會互相打架。
他説,種到海底的珊瑚長高了,自己會像“老父親”一樣欣慰:“有了更多人的保護,珊瑚礁一定不會消失!”
他們的浪漫,可能是“將神話故事變成現實”。
《西游記》中有這樣一個場景:孫悟空拔一撮毫毛吹一口仙氣,瞬間變出來幾十隻甚至上百隻小猴子。
日前,清華大學藥學院丁勝教授及其團隊首次發現全能幹細胞的體外定向誘導及其穩定培養的藥物組合,標誌着全新的生命創造研究領域開啟,這項新研究或將“讓毫毛變孫悟空”成為可能。
對於科研人員來説,無論何種“浪漫”,都是基於對專業的極致熱愛。
3
近日,一張特殊的“豐收”合影刷屏。照片中,中國科學院大學三名學生簇擁着教授,背後是一片即將成熟的金黃麥田。照片右下方寫着:2022年6月,河北高邑。
畢業照拍攝地不在學校大禮堂,卻在廣袤的農田裏,為什麼?
另一張照片上的標語或許就是他們的答案,“育種譜華章,把論文寫在大地上”。
因科研任務缺席了畢業典禮,把最後的畢業回憶留在了科研基地——
這三名學生只是眾多科研人員的一個縮影。
監 制:朱永磊 邱小敏
策 劃:李潔琼
文 案、視頻製作:馮文雅
審 校:曹 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