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網 > > 正文
2021 10/ 26 08:00:31
來源:工人日報

不宜誇大“社交恐懼”現象

字體:

  戴好帽子、塞上耳機、看著手機,最好再戴一副遮住半張臉的墨鏡才敢出門……你是否見過這樣的“社恐”青年,又或許,你也是“社恐”人群中的一員?社交平臺上,與“社恐”相關的話題討論很熱。(見10月24日《光明日報》)

  人類是群居動物,人際交往是人類生存、發展的本性與常態。可在科技進步、資訊發達的當今,一些人卻患上了“社交恐懼”,他們在社交時會感受到不適、害怕和焦慮。

  有專家指出,社交恐懼症的問題不是不社交,而是恐懼。剖析“社交恐懼”本質,實際上是在面對可能被他人審視的一種或多種社交情況時,所産生出的明顯害怕或焦慮。

  這通常是始于童年或青春期的常見心理障礙。當下年輕一代獨生子女居多,樓房聳立打破了過去鄰里無間的狀態,年幼時他們的社交頻率就遠不及上一代;成長過程中又正逢互聯網興起,社交軟件普及,年輕人越來越呈現“線上狂歡、線下沉默”的狀態。“哪有人喜歡孤獨,不過是害怕失望罷了”。這種“逃離”心態在心理學中被稱為認知加工偏差。即在面對社交人群時會誇大負面結果出現的可能性,或者對模棱兩可的情況作出消極的解釋。

  但事實上,別人並沒有那麼關注你的一舉一動,更不會覺得你很糟糕。切忌盲目往自己身上貼標簽,並由此制造出無端的焦慮。

  化解破解“社恐焦慮”,首先要走出手機依賴症,提高自身的社交自信、社交勇氣和社交本領。社交是不可或缺的生活常態。回避、抗拒,不過是自欺欺人。要多告訴自己可以很好地完成社交活動,進而擁有更積極的情緒。

  家校要加強對青少年的積極引導,培養其樹立正確社交的意識和自信心,以平常心待人對己,比如要友善地對待別人,在幫助他人時忘卻煩惱、證明自身價值;不要拿自己弱點和別人優點相比,過于自大和盲目自卑均不可取,等等。(張玉勝)

【糾錯】 【責任編輯:馮文雅 】
閱讀下一篇:
010020060700000000000000011198011127995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