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網 > > 正文
2021 10/ 21 08:45:42
來源:北京青年報

“提現軟件圈套”需要合力破解

字體:

  北京市朝陽區的劉女士是一名家庭主婦,平時經常上網刷短視頻。今年4月,她無意間看到一條“聽歌猜劇,輕松賺錢”的短視頻廣告。出于好奇,她下載了這款名為“點點猜歌”的軟件,每天花2個小時在軟件中答題。等完成任務準備提現時卻發現,提現要求突然提高至“猜對5000首歌”。(10月20日《法治日報》)

  不光劉女士,不少人都有過類似經歷。所謂的聽音樂猜歌名賺錢,不過是“提現軟件圈套”的又一變種,這和前些年一些軟件宣傳的“走路賺錢、看新聞賺錢、刷視頻賺錢”一樣,都逃不脫“看似做任務越多賺錢越多,但任務難度越做越高,且始終無法提現”的套路。

  根據《消費者權益保護法》第八條規定,消費者享有知悉其購買、使用的商品或者接受的服務真實情況的權利。在“提現軟件圈套”中,商家事先沒有明確、全面地告知消費者提現方式、獎勵形式、提現限制等問題,既損害了消費者的信賴利益,也侵犯了消費者的知情權。不僅如此,一些軟件還打出“輕輕松松賺錢”“提現到賬無門檻”等廣告語,吸引人們下載App答題、做任務,花費大量時間卻無法提現,更涉嫌虛假宣傳、誘導下載。

  目前,在安智、應用匯、豌豆莢等手機應用市場中,打著“賺錢提現”噱頭的App不在少數,涵蓋新聞閱讀、影音播放、手機輸入法、健康運動等多個領域。相關應用下載量最高的超過千萬,下載量過百萬的也不在少數。然而,這種經營模式的合理性本身存疑,走路、聽歌、看新聞、刷視頻等行為並不能創造經濟價值,用戶又怎會通過這類無關痛癢的行動真正有利可圖呢?

  事實上,真正從中獲取利潤的只有商家。“提現軟件”的背後,是商家以此為誘餌,吸引用戶下載使用軟件,等到取得足夠多的流量,以便拉攏廣告投放。這條引流盈利的生意經不僅不會給用戶帶來好處,還有可能存在風險。因為此類App大都要求用戶填寫真實姓名、手機號碼,有些還需要綁定微信、支付寶賬號。一旦商家通過收集個人資訊,進行第三方的銷售和轉賣來套利,也會將用戶資訊置于危險之地。

  “提現軟件圈套”需要合力破解。首先,強化應用平臺審核責任。根據《移動互聯網應用程式資訊服務管理規定》,互聯網應用商店服務提供者應當對應用程式提供者進行真實性、安全性、合法性等審核,建立信用管理制度,並向所在地省、自治區、直轄市互聯網信息辦公室分類備案。提現軟件能否提現,也應屬于真實性審核的范疇。應用平臺必須嚴格履行管理責任,扮演好“守門人”角色,將欺詐式App擋在門外。

  其次,有關部門加大監管力度。“提現軟件圈套”涉嫌虛假廣告、合同欺詐等多重違法,甚至可能構成犯罪。公安、文化、網監、市場監管部門必須加強配合,聯手整治,確保監管時時線上,貓膩無處藏身。在責令欺詐式App下架的同時,揪出幕後操手,依法予以嚴懲。

  此外,提高廣大公眾防范意識。天上不會掉餡餅。面對魚龍混雜的手機應用軟件,消費者一定要擦亮眼睛,面對廣告誘惑冷靜思考,避免貪小利掉入陷阱,浪費時間和精力為無良軟件貢獻流量。(張淳藝)

【糾錯】 【責任編輯:馬若虎 】
閱讀下一篇:
0100200607000000000000000111048511279788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