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網 > > 正文
2021 09/ 28 08:51:48
來源:經濟日報

城市大了更應落實以人為本

字體:

  國家統計局近日發布的《經濟社會發展統計圖表:第七次全國人口普查超大、特大城市人口基本情況》顯示,我國超大、特大城市數量已達到21個,其中上海、北京、深圳、重慶、廣州、成都、天津這7座為超大城市(城區常住人口1000萬人以上的城市),另有武漢、東莞、西安、杭州、佛山、南京、瀋陽、青島、濟南、長沙、哈爾濱、鄭州、昆明和大連等為特大城市(城區常住人口500萬人以上1000萬人以下的城市)。

  城市的類型劃分、層次歸屬、稱號“晉級”等,歷來是各方關注的熱點。從城市研究的角度來看,超大、特大城市人口規模增加、城市個數增多,反映了城市化程度加深過程中人口流動的一種趨勢,符合城市化的一般規律。也要看到,城市是為人服務的,超大、特大城市集聚了更多的人口,有着強勁的發展動力,但由於人口規模巨大,在規劃建設與治理中也面臨更多困難與複雜挑戰。超大、特大城市需要將以人為本理念落到實處。

  以人為本是具體的,而非抽象的概念。第一,超大、特大城市一般都面臨農業轉移人口問題。目前,超大、特大城市規模判定,是以城區常住人口數量作為基本依據的。這裡有一個較突出的問題就是城區常住人口中,有相當一部分是農業轉移人口,他們並沒有所在城市的戶籍。有關數據顯示,目前常住人口與戶籍人口的城市化率差距還有16個百分點,其中多數是農業轉移人口,總數以億計。這類人口在城區生活,但在社會保障方面還面臨着一些實際困難,期待所在的城市給予支持、幫助。

  第二,涉及城區之外的人口。一般來説,城市人口數遠大於城區人口數。例如,按行政區來講,重慶市的人口是3205萬人,而城區人口只有1634萬人。很顯然,重慶市只有一半人生活在城區,還有一半人生活在城區之外的鄉村、庫區等地方。所以説,實施以人為中心的城市化,絕不是只考慮城區人口,而是要統籌考慮以城帶鄉、城鄉融合,最終實現共同發展。

  第三,涉及城區人口的結構。21個超大、特大城市中,60歲及以上人口占比超過20%的有上海、重慶、天津、瀋陽、青島、哈爾濱、大連等城市,還有一些城市接近20%。這些城市進入中度老齡化,社會壓力普遍增加,同時醫療、護理、餐飲等服務的需求全面上升,城市發展面臨轉型考驗。這些城市要注重推動城市的基礎設施、服務等更加適老、宜老,同時還需要深入謀劃如何激發城市內在活力,避免城市未富先老。從更廣泛的意義上講,深度城市化、大城市化、中度或深度老齡化,是我國超大、特大城市發展和國家發展中的重大問題。

  綜合來看,超大、特大城市人口規模增加是趨勢性現象,同時應冷靜地作出進一步分析,看到其結構特徵以及規模背後可能存在的問題,並針對其演進趨勢採取相應的對策。超大、特大城市規模擴大,數量增多,人口總量一再突破控制目標,説明城市發展規劃需要作出相應調整優化。超大、特大城市的出現,為城鄉融合發展和鄉村振興帶來了新的動力,需要進一步改革城鄉制度,推動要素流動,釋放城市化的活力;需要加強智慧城市、韌性城市和平安城市建設,提升城市治理水平。所有這一切,都是要讓超大、特大城市的發展質量與人口規模相匹配,讓以人為本的理念落在實處,在各類城市中更好發揮引領示範作用。(馮 奎)

【糾錯】 【責任編輯:董璐 】
閱讀下一篇:
0100200607000000000000000111000011279107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