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網 > > 正文
2021 09/ 14 07:59:29
來源:人民日報海外版

讓生態水係活起來

字體:

  生態環境用水是人類生存和發展的重要物質基礎,也是動植物生長的要素之一。受季風氣候影響,我國南方地區降水明顯多于北方地區,東部地區明顯多于西部地區。在北方飽受“春旱”等氣候問題困擾時,南方陰雨綿綿;而當西部烈日當頭、幹旱肆虐時,東部沿海城市颱風過境、電閃雷鳴。南多北少、東多西少的降水分布導致了南北方、東西部地表徑流分布不均——當黃河的某些支流即將或正在陷入“斷流”時,長江流域卻在飽受洪澇的威脅;當黃河入海口迅猛的水流衝刷著岸堤時,中上游的土地可能往下刨10米也不出一滴水。

  生態補水是恢復水資源可持續利用的重要環節,能助推正常的水迴圈和水體功能,促進水資源的可持續利用,保護生態環境。據報道,每年春天,隨著黃河巴彥淖爾段開河加速,當地抓住黃河淩汛分淩泄洪的有利時機,提前疏通河道,通過河道下遊的關鍵性工程——河套灌區紅圪卜排水站向烏梁素海湖區持續排水,既減輕了黃河防淩壓力,又實現了生態補水、改善環境的目的。

  “引黃入冀補淀”工程實施後,白洋淀的水位明顯回升,水質明顯改善,絕跡多年的芡實、白花菜等多種沉水植物和浮葉植物已重現白洋淀,一度大量死亡的野生魚類也在快速恢復和繁殖,白洋淀濕地生態環境得到了明顯改善。

  2021年夏季滹沱河、大清河(白洋淀)生態補水工作,是推進華北河湖生態係統復蘇和地下水超採綜合治理的重大行動。通過補水,近年來多數時間處于斷流或幹涸狀態的子牙新河、趙王新河、大清河等下遊河道將實現全線復流。

  生態補水對生態環境改善作用明顯,為進一步做好這項工作,筆者建議:

  第一,提前疏通河道,搜尋“病根”,將缺乏連通、生機的河道進行改善。促進水資源生態用量,提高河流的納污能力。生態補水應遵循公正、公平理念,需以宏觀格局切入生態補水差異端口,平衡水資源的迴圈利用。

  第二,明確水資源生態保護的權利主體和義務主體,建立長效、可操作性強的保護措施。秉承共贏的微觀原則,即“誰污染、誰治理”,在“誰受益、誰補償”的保障條件下,生態補水逐步實現各經濟體共贏局面。建立河湖“經絡”連通體係,讓各地方的生態水係“流動”起來。

  第三,恢復河流補水及生物多樣性是一項長期的綜合治理工程,一般需要5至10年時間。因此,統籌解決河流水資源、水生態問題,開展沿岸生態修復顯得尤為重要。相關部門應充分利用再生水措施增加河道生態水量,助推生態修復,打造重要水源生態廊道。

  第四,優化生態環境、提升城市品位,建立生態補水基金、保證金制度等,實現資金支援。依據投入與産出效益進行評估,設定生態補水標準,防止出現數量過低不利于生態資源環保效果、數量過高又增加生態補水主體負擔的情況。對投入與産出效益進行評估後,核算生態補水數額。(鞠立新)

【糾錯】 【責任編輯:馮文雅 】
閱讀下一篇:
0100200607000000000000000111980111278583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