視頻製作:童張偉
徐 可
“採取更加有效的措施,進一步加大校外培訓機構治理力度。與此同時,要進一步強化學校的育人主陣地作用,切實減輕學生校外培訓負擔和作業負擔。”日前,國務院新聞辦公室舉行新聞發布會,教育部基礎教育司司長呂玉剛在回答記者提問時&&。
作為學校教育有益補充的校外培訓,近年來在一些地方確實變了味兒,廣告鋪天蓋地,培訓行為超綱超標,一些培訓項目收費居高,有的培訓機構退費難甚至卷款跑路,等等。這些問題的存在,讓家長們變得愈發焦慮,讓孩子們的日子也不好過。一個常聽到的説法就是,孩子們“晚上一對一、周末加強班、寒暑假提前學”,課餘時間“不是在培訓班上課,就是在趕去培訓班的路上”。實際上,這些緊張和焦慮又有多少是“真需求”呢?
校外培訓亂象使得家長、學生被一些機構綁架,對基礎教育生態危害不小。對這些打着教育旗號侵害群眾利益的行為,必須要緊盯不放,堅決改到位、改徹底。
一方面,要通過進一步完善相關法律法規,加強執法監管,規範培訓機構辦學行為。對應試、超標、超前培訓以及與招生入學挂鉤等種種亂象嚴肅整頓;對部分機構因種種原因退費難甚至卷款跑路等違規違法行為嚴厲打擊。此外,相關部門要直面民生關切,節制資本無底線逐利衝動,通過積極引導等方式確保資本在有序、可控的前提下為教育行業健康發展添磚加瓦。
另一方面,還要將目光投向校內,從供給端出發,進一步提升學校教育質量與水平,提高課堂效率。“正餐吃不飽,才需零食來填補。”要不斷強化學校的育人主陣地作用,以更多更有營養的正餐讓所有學生“吃得飽、吃得好”。
此外,學校和家長們也需要樹立正確的教育觀和成才觀,注重孩子健康完善的人格養成。孩子的成長不僅體現在一張張試卷上,健全的人格和健康的身心才是成長之基。科學、適度地安排好孩子的生活和學習,才能讓他們在五彩斑斕的時光裏體會絢爛多姿的人生,以健康身心為贏得未來打下堅實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