濟寧市兗州區在推動産業工人素質提升改革中(簡稱産改),緊跟企業高端化、智能化、綠色化發展趨勢,全面推廣該區新兗鎮全國500強企業——山東太陽紙業産改經驗,構建了“三三制”産業工人素質提升管理新體系,即培養、評價、激勵“三位一體”的技能人才發展體系,崗位工作導向、部門實績導向、企業價值導向“三維一體”的技能人才評定體系,推動産改有生機顯活力可持續。
據該區總工會主要負責同志介紹,兗州區在産改中不斷完善技能人才梯隊建設自主創新模式。在全區146家規模以上企業中,建立了技能人才自主評價體系,對企業主要生産工種、國家職業資格目錄外的工種全部實行自主評價,由企業自行頒發經省人社廳備案認可的高技工、技師、高級技師等五級職業技能證,走出了兗州特色的弘揚工匠精神技能人才培養、評價、激勵機制,形成了技能人才梯隊建設的自主創新模式,極大地調動了職工創新創效積極性。
位於新兗鎮的山東經典重工完善技術創新工作考評機制,對生産線改造、明顯提升工效的裝備技術升級改造項目給予20—80萬重獎,對取得發明專利、實用新型專利給予全額補貼,對認定的各類人才匹配獎勵,營造全員技術創新的濃厚氛圍。新兗鎮的山東天意機械連續多年舉辦天意科技節、列支100萬元設立“天意論劍獎”,鼓勵産業工人從實踐中創新、從創新中提升實踐,並對産品質量、生産效率、安全環保做出貢獻的産業工人按效益的1%至2%的給予激勵,對先進産業工人,在購房、購車給予無息借款,激發産業工人積極創新創效的熱情。去年以來,全區已有2萬餘人享受國家職業技能等級津貼,齊魯首席技師、山東省突出貢獻技師、濟寧市首席技師等不斷涌現。
該區精準定位、下放權限,構建基於崗位勝任能力的人才新標準。區總工會鼓勵各企業&&技能人才評定標準,編制出了涉及多項關鍵設備評定標準,並把評判權限下放到各車間,因地制宜確定關鍵設備技能,職工可根據評定條件進行評定申報,使得技能人才自主評定更有意義。
完善以區級競賽為主體、行業競賽為基礎的技術能手選拔體系。根據兗州産業特色,重點圍繞輕工造紙、橡膠化工、智能製造、智慧農機等支柱産業,精準選取33個競賽項目,動員山東兗建、通力輪胎、經典重工等20家企業積極參賽,鼓勵企業根據生産特點自行為參賽選手提供全面、系統的競賽內容培訓,包括集中授課、實操訓練、賽前模擬等,建立起培訓、練兵、比武、晉級、激勵“五位一體”長效機制。兩年來,兗州先後舉辦全區第四屆青年職工職業技能大賽和全區第八屆職工職業技能大賽,截止到今年,兗州將競賽項目覆蓋到60多個工種,帶動2萬餘名職工參賽,共144名選手通過競賽獲得兗州區技術能手稱號。
兗州區流程再造,強化三級評審考核機制,提高人才評定管理效能。區總工會鼓勵各企業創新性強化三級評審考核機制,分為生産車間、業務主管部門、公司終評審委員會三級:一級評審由車間相關負責人進行;二級評審由業務主管部門立足於公司內部進行評審;三級評審也就是終審評價,由企業評價委員會根據各階段考核情況,全盤統籌,綜合考評,確定過程化考核最終結果新體系的實施率先構建了獨具兗州特色的技術等級標準和實用技能詞典,打破了原有單一、傳統、刻板的人才培養評價模式,打造了“自我探索、自我修正、自我完善”的技能人才評價使用體系,打通了普通技能工人向優秀技能人才成長,優秀技能人才向卓越技能大師發展,卓越技能大師向大國工匠跨越,實現了技能人才向“高技能、高標準、高價值”培養、發展、成長路徑。
該區鼓勵企業自主引進有突出貢獻的技能人才,優先納入兗州技能人才專家庫,給予人才補助和優惠。依託濟寧市工業技師學院,高標準打造兗州工匠學院,搭建起專業技術技能培訓、職業技能競賽、産業工人素質提升、勞模工匠創新交流4個功能性&&;依託重點企業,打造15個高水平工匠人才實訓基地。引導企業發揮創新主體作用,動員激勵廣大企業、職工全面參與創新,選樹6家區級勞模和工匠人才創新工作室,2家企業獲山東省“全員創新企業”,1個項目獲得全省職工創新創效競賽二等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