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善村幹部管理制度的有益探索-新華網
2023 12/28 17:32:17
來源:新華網

完善村幹部管理制度的有益探索

字體:

  習近平總書記在黨的二十大報告中對全面推進鄉村振興作出了重要部署,強調要堅持農業農村優先發展,加快建設農業強國,紮實推動鄉村産業、人才、文化、生態、組織振興。按照“産業興旺、生態宜居、鄉風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總體要求推動鄉村振興建設,是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的必然要求,是黨和政府工作的重中之重。 “政治路線確定之後,幹部就是決定的因素。” 鄉村振興最需要的是人才,尤其是作為“火車頭”的村幹部。從我國鄉村治理實踐來看,導致鄉村發展緩慢的原因有很多,其中重要原因之一就是農村基層組織軟弱渙散,村幹部的影響力、凝聚力、執行力和領導力不足。許多地方的村幹部年齡偏大,文化程度偏低,能力偏弱,難以承擔統領鄉村治理、鄉村振興的重任。因此,如何加強村幹部隊伍建設已成為擺在我們面前亟待解決的問題。浙江省湖州市安吉縣是“兩山”理論的誕生地、美麗鄉村的發源地、綠色發展的先行地,取得成就的背後村幹部功不可沒。實地調研發現,安吉縣按照中央關於“加強帶頭人隊伍建設”的要求,在村幹部管理方面進行了持續大膽的探索,建立了較為完備的村幹部管理制度,實踐值得肯定,經驗值得總結。

  一、安吉縣村幹部隊伍的基本情況

  安吉縣深入貫徹落實中央和浙江省委、湖州市委關於加強基層黨建的部署要求,將村幹部管理,特別是村書記管理作為農村基層黨建的抓手,不斷探索創新,強化相關制度建設,取得了積極的成效,提振了村幹部的精氣神,打造了一支幹實事、敢擔當、有情懷、過得硬的村幹部隊伍。

  安吉縣共有行政村168個,村書記、村主任“一肩挑”佔比99.5%,僅一個村分設村主任。截止2023年7月底,全縣村兩委班子成員共有910人,平均年齡42.5周歲,其中“90後”146人,佔比16%;黨員村幹部836人,佔比91.9%;大專及以上學歷571名,佔比62.7%,其中本科144名,佔比15.8%。村書記平均年齡47.7周歲,其中“85後”21人,佔比12.5%;大專及以上學歷103名,佔比61.3%,本科19人。相關資料顯示,近年來,安吉縣村書記中有多人獲得省部級以上榮譽稱號,譬如,全國優秀共産黨員、改革先鋒、最美奮鬥者,省“十大強基先鋒”、省興村治社名師、省擔當作為好支書、省千名好支書,等等。全國各地來安吉村莊考察觀摩的隊伍絡繹不絕,安吉縣優秀村幹部也經常受邀到外地傳經送寶,産生了較好的示範效應。

  由此可見,近年來安吉縣的村幹部隊伍不斷優化,年齡結構和知識結構大為改觀,趨於合理,村幹部已成為安吉縣開展美麗鄉村建設、實現共同富裕的中堅力量,村幹部管理實踐為鄉村治理、鄉村振興提供了人才支撐和組織保障。

  二、安吉縣村幹部管理制度的有益探索

  為了打造高素質的村幹部隊伍,安吉縣將制度建設貫穿於管理的全過程,堅持以村民為本,以“幹實事、敢擔當”為導向,以“村強民富景美人和”為業績衡量標準,不斷探索和創新,建立健全了村幹部管理制度,在村幹部中形成了你追我趕、競相比拼的實幹爭先氛圍。在調研中,多位村幹部&&現在動力強,壓力也大,“前有標兵,後有追兵,不進步就是退步”。梳理歸納安吉縣對村幹部管理制度的探索,主要涉及選拔、培訓、激勵、約束和考核等五個方面。

  (一)選拔機制

  “治國之要,首在用人”。幹部選拔是確保幹部隊伍質量的重要關口。只有嚴把用人入口關,“堅持德才兼備、以德為先,堅持五湖四海、任人唯賢,堅持事業為上、公道正派”,才能打造一支朝氣蓬勃、奮發有為、作風過硬的高素質幹部隊伍,為鄉村振興、共同富裕提供組織保障。安吉縣主要建立了如下村幹部選拔機制。

  一是村級組織換屆機制。安吉縣在村級組織換屆中將黨管幹部與發揚基層民主有機結合,通過組織推薦、黨員聯薦、群眾舉薦、個人自薦等方式産生候選人初步人選,在此基礎上,實施縣鄉聯合考察和縣級聯審,進村入戶大走訪,廣泛聽取村民意見,深度評估人選公認度,提出正式候選人名單,最終召開黨員大會和村民代表會議,通過投票選舉産生村級組織。對於村級組織換屆,縣委高度重視,縣委組織部嚴格把關,換屆前全面開展村班子“屆末體檢”,對不擔當不幹事的村幹部堅決予以調整;換屆中鄉鎮黨委、縣委組織部反復研究村幹部人選,共同分析研判,重點村的村幹部人選須向縣委書記做專題匯報。

  二是村幹部任職聯審機制。安吉縣建立了村幹部、後備幹部任職資格條件縣級聯審機制,對擬新進村“兩委”班子人選、後備幹部等實行常態化聯審,做到“凡進必審”。村幹部聯審分兩輪進行,先由所在鄉鎮(街道)黨委初審,再由縣委組織部牽頭紀檢監察、政法、公安、審計、信訪、農村農業等多部門核審。聯審嚴格按照 “四過硬五不能六不宜”的要求進行,嚴守“五不能六不宜”的資格條件底線,對不符合條件者實行一票否決,堅拒門外,嚴禁“帶病上崗”。此外,對新任村書記人選,實行鄉鎮(街道)黨委書記、分管領導“雙簽字”制度,並前置上報縣委組織部備案。

  三是村後備村幹部選拔機制。為了儲備人才,保證村幹部隊伍後繼有人,安吉縣建立了村後備幹部選拔機制,通過建立人才清單,摸清人才家底,注重從在外優秀人才、農村致富能手、退役軍人、回鄉大學生中物色村後備幹部。村後備幹部的遴選包括報名、政審、筆試、口試、談話等多個環節,原則上每個村2-3名,其中35周歲以下至少1名;村書記後備幹部,原則上每個村至少2名。在選錄村後備幹部的基礎上,進一步強化對後備幹部的動態管理,通過平時了解、定期考評等方式進行跟蹤,對不勝任、不盡責的及時予以清理退出、調整補充。

  (二)培訓機制

  幹部培訓是幹部管理的重要環節,是增強基層幹部“發展經濟能力、改革創新能力、依法辦事能力、化解矛盾能力、帶領群眾能力”的有效舉措,對於提升村幹部隊伍的整體素質,推動村莊發展,完善鄉村治理具有重要的作用。

  在村幹部的培養上,安吉縣的導師幫帶制很有特色。所謂導師幫帶制,就是老幹部通過結對子,幫助新任幹部盡快掌握群眾工作方法,提高解決複雜問題能力,以引導新任幹部快速成長的機制,這一制度因其做法如師傅帶徒弟而得名。具體而言,就是選配工作經驗豐富、德高望重的老鄉鎮幹部、老村書記、興村(治社)名師等作為導師,讓他們與基層工作經驗相對不足、群眾工作能力相對較弱的新任幹部,尤其是新任年輕幹部建立結對關係,幫助新任村幹部增強解決實際問題、為群眾服務的本領,“確保政治品格、專業本領和責任擔當有效傳遞”。通過不斷總結經驗,導師幫帶在實踐中逐步形成了佈置作業、案例處理、放手實踐、情景模擬、現場教學、復盤提高等“幫帶六法”,幫帶形式也拓展為“個人對個人”“集體對集體”“一對一”“一對多”等,有效加速了新任村幹部的成長。

  安吉縣還建立了常態化的村幹部培訓機制。安吉縣以縣、鄉鎮(街道)黨校、成校為載體,常態化開展村幹部教育輪訓。在縣級層面,縣委把村主職幹部培訓納入縣委主體班次,由縣委組織部牽頭,每年至少開展1輪全覆蓋的集中培訓和專項培訓,着力培養“講政治、講發展、講治理、講管理”的村幹部。在鄉鎮層面,鄉鎮(街道)將村幹部教育培訓作為經常性工作來抓,實行分層分類輪訓,重點開展政策法規、業務知識和專業能力等方面的培訓,所有村幹部每年至少參加1次輪訓。安吉縣還大力培養村後備幹部,每年遴選50人安排到縣鄉重點工作、重大項目、強村富民公司挂職歷練,讓他們在幹中學,學中乾,從而開拓眼界,提高解決問題能力,增強實戰本領。

  (三)激勵機制

  激勵是幹部管理的重要抓手,是人才成長的催化劑,是調動人的積極性、激發人的創造性的有力杠桿。建立科學的激勵機制有助於增強工作動力,激發工作熱情,提升工作效率。安吉縣村幹部激勵機制包括物質獎勵和精神獎勵。

  一是擇優上升機制。為了拓寬村幹部的發展空間,打通職業上升路徑,安吉縣一方面加大面向優秀村幹部招錄公務員的力度,每年定向考錄的人數不少於鄉鎮(街道)招錄總數的15%;另一方面,建立優秀村書記進鄉鎮(街道)領導班子機制,定期面向優秀村書記考錄鄉鎮(街道)事業編制人員。

  二是待遇保障機制。安吉縣不斷完善村幹部基本報酬正常增長機制,建立了“基本報酬(職務)+績效獎勵+基本社會保險等有關基本保障”的基本報酬制度,並優化績效考核體系,適當加大績效考核比重,確保村幹部基本報酬不低於上年度本地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的2倍,全職在崗村後備幹部、村聘幹部按照村“兩委”成員基本報酬的80%—90%落實待遇。

  三是爭先創優機制。安吉縣委每季度召開村(社)書記工作交流會議,舉辦 “兩山雄鷹•實幹爭先”擂&賽,搭建縣委書記與村書記面對面交流的載體,增強了村幹部比拼氛圍。此外,各鄉鎮(街道)黨委牽頭,每年梳理形成本鄉鎮(街道)村(社)重點推進項目庫,搭建實績亮曬&&,每季度揭榜挂帥,激勵村幹部奮勇爭先幹實事。在爭先創優機制中,“兩山雄鷹”系列評選作用突顯。安吉縣每年開展了“兩山雄鷹”“兩山雛鷹”和“兩山群鷹”系列評選活動。參評條件涉及政治素質、能力、業績、廉政情況,村級集體經濟年經營性收入,年人均可支配收入,年度綜合考核排位,引智引財,獲得榮譽稱號等情況。評選採取自下而上、逐級推薦方式進行,先由鄉鎮(街道)黨委根據評選條件,提出本鄉鎮(街道)的初步對象推薦名單報縣委組織部;再由縣委組織部對各鄉鎮(街道)黨委推薦的初步對象進行考察審查,在徵求紀檢監察、資源規劃、農業農村等相關部門意見,並經縣委組織部部務會議討論研究後提出建議對象名單;最後建議對象名單提交縣委常委會差額圈選或審定,確定獲評對象名單,經公示後發文通報,予以頒獎表揚。對獲得榮譽稱號的先進個人和先進集體用真金白銀激勵:“兩山雄鷹”一次性獎勵6萬元,“兩山雛鷹”一次性獎勵 3萬元,“兩山群鷹”一次性獎勵 10萬元,三類對象每年可重復評選。

  (四)約束機制

  約束是幹部管理的重要手段,作用在於限定和控制幹部的行為,防止違法違規和偏差行為的出現。加大監督力度,從嚴管理,從高要求,有助於防微杜漸,規範幹部的權力行使和日常行為,督促幹部不斷自我凈化、自我提高。在實行“一肩挑”後,強化對村級權力運行的監督顯得尤為重要。為此,安吉縣高度重視對村幹部,特別是村書記的監管,建立了多項約束機制,實施全方位的多重監管。

  一是村重大事項決策“五議一審兩公開”制度。“五議一審兩公開”的具體內容為村“兩委”負責人建議,村黨支部會提議,村“兩委”會商議,黨員大會審議,村民代表會議或村民會議決議;鄉鎮黨委、政府審核把關;決議公開,實施結果公開。各村都要制定重大事項清單,重大事項在提交村民代表會議或村民會議表決前,需報鄉鎮(街道)審核。鄉鎮(街道)聯村領導和幹部需對決策事項進行全面審核並反饋意見,政策法規把握不準的要與分管領導和條線幹部核議。對存在工作風險的予以緊急叫停,對內容不合法、程序不合規的予以否決。審核、核議等情況須專門留存備查。

  二是村書記“五不分管和末尾表態”機制。安吉縣明確規定,村書記統籌管理村的全面事務,一般不直接分管人事、財務、工程項目、物資及服務採購、集體資産資源交易工作,相關工作由其他班子成員分管。同時,在村“兩委”班子集體商議村級重大事項時,村書記不得首先表態或個人定調,在其他班子成員廣泛討論並充分發表意見後,方可發表個人意見,然後依據少數服從多數的原則,作出決策或決定。

  三是村幹部個人重大事項報告審批制度。報告事項涉及建造、買賣房屋,家庭變故,配偶、子女被追究刑事責任,以本人或配偶、子女等名義申辦企業等;審批事項包括出國(境),家庭紅白喜事,因疾病或其他客觀原因一週以上不能正常工作或6個月不能參加組織生活,參加或開展講學、授課、參與各類會議培訓或活動等。對重大決策失誤等重大事項,實行“即事即報”;對不按規定報告個人有關重大事項的,取消當年評先評優資格;對漏報謊報不報重大事項的,給予組織處理。村書記還實行個人重大事項年報制度,每年1月底前村書記要集中申報上年度重大事項,由鄉鎮(街道)黨委匯總後報送縣委組織部,縣委組織部會同縣紀委監委每年按不低於10%比例進行抽查聯審。

  四是談心談話機制。談心談話在縣鄉兩個層面分別進行。鄉鎮(街道)落實“四必訪”“四必談”,即對本人發生重大疾病、家庭出現困難、村莊遇到重大問題、所在黨組織被列為後進的村書記必訪,對落實推進工作不力、履職考評不佳、反映問題較多、本人受處分或班子成員違法違紀較多的村書記必談。鄉鎮(街道)黨委書記每年與所轄村書記談心談話不得少於2次,聯村領導每年與所&&村幹部談心談話、入戶走訪必須實現全覆蓋。鄉鎮(街道)黨委書記還要圍繞主體責任清單、問題清單、廉政風險清單與新任村書記開展“三交底”廉政面談。縣委組織部分管副部長每個季度要約談5位村(社)書記,全年約為20位,幫他們排憂解難,提出要求,激發工作熱情,挖掘幹事潛能。

  五是民主監督機制。安吉縣建立了村級組織重要問題“廉情直報”制度,編發了《村監會履職全程記實手冊》,加強村務監督委員會的作用。同時,還強化“村務清”&&的監督功能,完善村級“三務”公開目錄,深化專項公開和“碼上”公開,對村務實施“e體監督”。

  (五)考核機制

  考核是幹部管理的基礎性工作,可以為加強幹部隊伍建設提供重要依據,在幹部管理中發揮着 “指揮棒、風向標、助推器”的作用。通過考核確立正確的選人用人導向,有助於激發幹部幹事創業的熱情,引導他們積極作為、實幹擔當。

  安吉縣主要建立了兩項村幹部考核機制,一是“四諾履職”機制,即年初對崗定諾、每月依標踐諾、季度按績點諾、年度述職評諾,對村幹部的業績實行記實管理,閉環跟蹤。鄉鎮(街道)黨委要跟蹤記錄村幹部階段性綜合表現,以此作為績效考核、評先推優重要依據。二是村幹部“全員比拼、全員晾曬、全員考核”機制,實行班子內部和條線工作 “雙向雙評”,建立了上評下、下評上、橫向考、縱向考的立體評價考核體系,通過“一季一亮曬、半年一評定、一年一考核”,考准考實村幹部表現和業績,考核結果與薪酬激勵、評先評優、整轉處置挂鉤,推動了村幹部競相比拼、爭當先鋒幹實事。

  三、經驗與啟示

  經過多年的探索創新,安吉縣建立了較為完備的村幹部管理制度,基本實現了“能者上、優者獎、庸者下、劣者汰” 的良性循環,打造了一支充滿活力、積極有為的村幹部隊伍。總結提煉安吉縣的做法和經驗,可以得到以下啟示。

  第一,堅持統一領導。安吉縣委長期以來充分認識村幹部管理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將其視為完善鄉村治理,建設美麗鄉村的“牛鼻子”和“先手棋”,從制度建設入手,下大力氣強化對村幹部的管理,充分發揮黨組織在村幹部管理中的領導和把關作用。在縣委統一領導和部署下,縣委組織部上收了部分村幹部管理權限,統籌安排協調村幹部管理工作。具體而言,一是建章立制,縣委組織部先後&&了多個規範性文件,建立健全了覆蓋村幹部管理全過程的制度機制,為村幹部管理提供制度保障。二是提供支持,由縣委組織部長領銜,每兩月開展一次“強基育星”談話,整合協調相關部門,對接村莊發展、項目推進、民生保障等難題,一村一議,一題一解,精準破題,靶向發力,為鄉村治理和發展提供政策、資金、智力等支持。三是牽頭抓總,組織部牽頭村幹部聯審、培訓、監管、考核等各項工作,恪守“信念堅定、為民服務、勤政務實、敢於擔當、清正廉潔”的好幹部標準,嚴把選人關、育人關和用人關。

  第二,堅持實幹導向。安吉縣村幹部管理始終以“幹實事、敢擔當”為導向,以“村強民富景美人和”為業績考核標準,對村幹部和村“兩委”班子的業績公開晾曬、公開比拼、公開考核,不搭花架子,不走過場,不搞形式主義。以“實績論英雄”極大地調動了村幹部的積極性、主動性和創造性,形成了敢於作為、勇於擔當、相比互促的氛圍,大大推進了鄉村治理和鄉村振興。在安吉縣村支書中有相當一部分人之前在外經商、在大公司任高管,他們之所以放棄優厚的待遇回村任職,主要是看重這個位子能為他們提供有所作為的大舞&,他們可以通過自己的努力,帶領村民改變村莊面貌,謀取集體福利,實現共同富裕;同時,通過幹實事也可以更好地實現自己的人生價值和理想。

  第三,堅持獎懲並舉。獎是激勵,懲是約束。安吉縣在村幹部管理制度建設上堅持厚愛與嚴管相結合,既強調激勵,鼓勵積極作為;也注重約束,力戒胡亂作為。在激勵中既有物質獎勵也有精神獎勵,兩者互為補充,相得益彰。從某種意義上説,相較物質獎勵,精神獎勵的作用更大、更久遠,會對獲獎者形成無形的、長久的鞭策。在調研中,有位“兩山雄鷹”獲得者就直率地説,他更看重的不是獎金而是榮譽,不是獎盃而是口碑。激勵與約束並重,物質獎勵與精神獎勵互持,既給動力又加壓力,使村幹部既有榮譽感、成就感,又有危機感、緊迫感,有助於引導村幹部樹立正確的政績觀和權力觀,規範權力行使,促進積極有效作為。

  第四,堅持立體監管。安吉縣在堅持黨管幹部原則的同時,充分發揚基層民主,將組織的意圖與村民的意願有機統一,形成了上下聯動、合力監管的局面。一方面,村幹部管理工作由縣委統一領導,縣委組織部統籌協調,鄉鎮(街道)黨委主抓落實,建立了任職聯審機制、統一培訓機制、談心談話機制等,對村幹部實行全鏈條閉環管理。另一方面,在村級層面建立了多項監督制度,搭建了村務監督&&,暢通了村民監督渠道,有效推動了村民廣泛參與,做到了“線上線下收集議題,大事小事眾人來議,做好做差聯合來管,幹好幹壞大家來評”。上下聯動使得監管貫穿在村幹部的日常工作中,有助於減少可能出現的監管漏洞,嚴格規範村幹部的權力行使和日常行為,增強村“兩委”班子以及村幹部的公信力、凝聚力和感召力,推進鄉村治理的良性發展。

  第五,堅持持續創新。安吉縣的村幹部管理制度都是在實踐中創新,在探索中發展,不斷改進,逐步完善的。例如,為不斷完善“導師幫帶制”,安吉縣陸續&&了若干規範性文件,並在實踐中創造性地發展出“幫帶六法”,經過近20年的持續推進,“導師幫帶制”逐步科學、規範,産生了良好的實效,為鄉村治理、鄉村振興培養了一茬又一茬的優秀村幹部。近年來,安吉縣在“兩山雄鷹”等系列評選中增加了打擂環節,讓進入建議名單的人選公開比拼打擂,晾曬自己的業績,展示自己的才華,大大增加了評選的影響力和公信力。公開打擂既為入選的村幹部提供了機會和舞&,鍛煉了他們的能力,培養了一批“開口能講、遇難能解、幹事能成”的好書記;又公開宣示了正能量,起到了極大的示範和引領作用,促使村幹部“跑起來、爭一流”;還增強了評選的透明度,提升了評選的公平公正性,使評選結果更令人信服。制度的革故鼎新,迭代升級,大大提升了制度的積極效應,增強了制度的張力,使制度充滿了活力和生機。

  (作者係中國政法大學教授、博士生導師潘小娟)

【糾錯】 【責任編輯:韓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