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春版《牡丹亭》之所以能夠生存到現在,
就是因為我們把傳統守得很好”
2004年,作家白先勇攜手江蘇省蘇州昆劇院
共同打造的青春版《牡丹亭》
20多年來演出500多場
無數年輕人被“圈粉”
被譽為“一出戲普及了一個劇種”
青春版《牡丹亭》劇照 胡文碩 攝
2024年,在國家藝術基金支持下
東南大學“青春版昆劇《牡丹亭》青年表演人才培訓”項目啟動
歷經9個多月的精研打磨
2025年4月26日
由白先勇擔任藝術總監
校園青春版《牡丹亭》在南京首演
由全國29所高校選拔的50位學生
擔當演員與樂隊成員
他們平均年齡不到22歲
80%是“00後”
“最古老+最青春”的組合
讓年輕人在演繹中領會崑曲魅力
增強文化自信
為崑曲的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
不斷注入生機活力
青春版《牡丹亭》劇照 胡文碩 攝
“一個人很認真地從事一門藝術,
那是最美的一刻”
50位學子大多不是科班出身
從去年夏天起
他們就利用周末與假期
在蘇州昆劇院學習、排練
在青春版《牡丹亭》主創人員
一對一悉心指導下
一招一式慢慢磨成
青春版《牡丹亭》劇照 胡文碩 攝
“《牡丹亭》最重要是‘情’,
這個‘情’字首先是美”
在校園版《牡丹亭》的劇本創作上
延續了“情”的主題
“夢中情”“人鬼情”“人間情”
這個戲很美,先從美然後到“情”
美,包括音樂、服裝、舞蹈、唱詞唱腔
美先抓住觀眾,
然後他們就會感受到裏面的“情”
青春版《牡丹亭》劇照 胡文碩 攝
“崑曲要靠大家一起來保護,一起來發揚”
二三十年前有人預言崑曲會消亡
沒想到翻轉過來
最青春的,就是崑曲
白先勇呼籲高校開設崑曲課程
增加傳統文化課程
增進大學生的文化認同
中國人要拿一樣東西出來,
就要在文化上面能“突”出來。
青春版《牡丹亭》劇照 胡文碩 攝
“我由衷地希望,這個版本的《牡丹亭》
在未來能夠去向更遠的地方。”
策劃:李欣 錢芳
統籌:王坤朔 王碧姣
採訪:龐雪汀
拍攝/剪輯:郭一航
美編:徐湛
新華網文化産業中心 新華網江蘇頻道聯合製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