守護“金字招牌” 詩和遠方在民宿-新華網
新華網 > > 正文
2025 03/13 10:28:05
來源:中國旅游報

守護“金字招牌” 詩和遠方在民宿

字體:

  上饒市婺源縣厚塘莊園民宿 受訪者 供圖

  前段時間,文化和旅游部公布了2024年全國甲級、乙級旅游民宿覆核結果,2021年首批獲評的民宿中,52家通過覆核。有業者認為,這是民宿行業邁向動態監管階段的重要一步。通過此次覆核的民宿有哪些亮點,如何守住等級旅游民宿的“金字招牌”?怎樣在需求迭代中持續創新?中國旅游報社記者就此採訪了多位參與覆核的專家和通過覆核的甲級旅游民宿業者。

  宛若珍珠 各自閃耀

  自2021年起,文化和旅游部已經公布了多批全國甲級、乙級旅游民宿,這些民宿不僅扮靚了美麗鄉村,更為大眾提供了望得見山、看得見水、記得住鄉愁的高品質旅游體驗。

  “每家民宿都好似一顆珍珠,有其獨特的美。這些等級旅游民宿已形成了一種有特色的潮流和風尚。”全國等級旅游民宿評定專家、北京聯合大學旅游學院在線旅游研究中心主任楊彥鋒説。

  作為中國最美的民宿,首批獲評的甲級旅游民宿更是各美其美,美不勝收。

  詩意是民宿的靈感,山水民俗是民宿的構成,而共富則是民宿的動能。

  “十畝之宅,五畝之園。有水一池,有竹千竿。勿謂土狹,勿謂地偏……”唐代詩人白居易曾在《池上篇》中描述過田園生活的幽靜清雅,而安徽省黃山市塔川書院民宿將詩中的場景復刻了出來。

  “民宿的設計理念就來自這首詩,希望復刻農耕時期理想化的文人居住空間。民宿沒有圍墻,周邊的山、溪、竹林和梯田都是民宿的‘庭院’,天、地、建築融於一體,人是隱於自然之中的。周邊的水稻田,既是整個民宿配套的自然景觀,也是我們平日所食大米的來源地,還是客人可以參與農事體驗的空間。”塔川書院民宿創始人鄧茜説。

  為了這份與自然融合的“原汁原味”,在日常維護方面鄧茜也毫不放鬆。“我們每個季度都會制定新的衞生標準。春季灰塵多,民宿會開展‘零灰塵行動’;秋冬季落葉多,我們會組織‘零落葉行動’,讓整個空間既與自然融合又有標準化管理,更適宜居住。”鄧茜説。

  古老的柳樹抽出新芽,油菜花肆意綻放,江西省上饒市婺源縣厚塘莊園民宿早已換上春裝。走進厚塘莊園民宿,映入眼簾的便是一汪近2000平方米的水面,倒映着周邊的徽派建築與群山。“墻上的一塊古磚、院中的一方木雕、塘裏的一朵荷花、池間的一尾游魚,都是吸引客人駐足觀看的景致。我們努力將民宿打造為旅游目的地,民宿中大大小小的庭院,每年會進行提升改造,根據季節與當地風俗設計不同的活動,與周邊古村落、農業基地相融合,為客人定制線路産品,讓其深入當地的生活。”民宿創始人劉芳説。

  甘肅省隴南市五福臨門民宿創始人朱彥傑告訴記者,近幾年,民宿與村子的連接愈發緊密了,在民宿的帶動下,當地村民過上了更好的生活。“我們幫助村民售賣土蜂蜜、茶葉、菌類等農副産品,村民人均年收入從1.2萬元提升到1.83萬元。去年,民宿免費培訓了120名民宿管家,如今,他們有的自己開起了民宿,有的成為民宿中的骨幹。”朱彥傑説。

  全國等級旅游民宿評定專家、浙江旅游職業學院教授章藝總結出通過覆核的民宿的幾大特點,一是規範性得到提升,證照齊全、經過房屋安全性鑒定,有專門的布草間、消毒清洗間,經營管理、衞生和服務質量明顯提高;二是地方特色鮮明,在地方資源整合和在地化運營方面表現突出;三是共富帶動作用大,不少民宿位於鄉村,民宿主人依託民宿&&打開市場,為鄉村引流、帶村民增收。

  全國等級旅游民宿評定專家、河北省保定市旅游協會秘書長楊冬梅提到,民宿在環境和建築上更加注重就地取材和環境保護,大部分為民居改建,投資較為適中,能夠注重建築的文脈和諧與傳承,更具有區域示範性。外部環境整潔,能夠有效帶動民宿周邊環境美化,與鄉村融為一體;內部氛圍溫馨,設施設備的智能化也在多方面得到應用,民宿主人能夠融入在地文化並進行推介。

  用心用情 下足功夫

  民宿行業在快速發展的同時,業者愈加注重運營細節的打磨,傾情為消費者提供更優質的服務。

  一位多次參與等級旅游民宿評定工作的專家提到,在硬體設施方面,民宿體量較小,更具靈活性,因此在設備更新方面更為及時,也保持了更多的新鮮感。另外,很多民宿會對安全設施做定期檢查,給客人提供了安心之旅。

  塔川書院民宿就是一個在設施設備更新方面做得比較好的例子。鄧茜介紹:“民宿處在稻田之中,就自然環境而言,皖南多雨,蚊蟲又多,民宿的建築材料易出現腐爛等情況,如果不提前防範和更換,很影響客人的入住體驗。為此,我們會定期更換建築材料,把維修工作在每一季度提前做好。”

  有參與覆核的專家提到,部分等級旅游民宿已經形成了動態維護機制,建立了設施檢修&賬,提前預警維修。“民宿的硬體設施始終處於良好狀態,能夠給客人提供更好的入住體驗。如今不少民宿引入了智能化設施,兼具科技感與實用性,讓客人有了更加便捷的體驗,接受度很高。另外,布設合理的功能分區、流暢的活動動線,也是提升體驗感的重要元素。”

  除了做好硬體設施的維護和升級,讓民宿更有溫度也是關鍵。楊冬梅認為,民宿最有魅力的地方是有主人文化,讓其變得獨一無二。民宿主人能與客人有情感互動,用自己的生活方式、思想和情感感染客人。

  文化是旅游的靈魂,而民宿是鄉村文化的最佳載體。有業者&&,隨着民宿行業發展日漸成熟,等級旅游民宿作為其中的佼佼者,更重視民宿在運營上的創新思路和産品設計的深度,確保客人有更強的參與感和文化獲得感。一位業者的體會是,這些甲級旅游民宿更懂得挖掘地域特色,強化文化賦能和在地化運營,推出獨一無二的特色體驗活動。“在多次民宿評定過程中,有的民宿是鄉村記憶的‘活化容器’,客人可以跟隨非遺傳承人體驗非遺技藝,成為文化傳承的參與者;有的民宿是展示地域風物的載體,給客人提供了可觸可感的在地生活方式。”

  採訪中,多位業者提到了提升服務是做好民宿運營的第一步,不少客人是被入住民宿時端上的一杯熱茶和夜晚留下的一盞夜燈“牽絆住”的。“有24小時的周到服務,有對在地風俗‘瞭如指掌’的管家,有提前被規劃好的定制化行程,有不低於酒店的服務流程和標準,還有獨特的記憶點,這樣的民宿一定是受消費者歡迎的。”一位有着多年民宿運營經驗的業者感慨道。

  章藝認為,這些民宿更重視提高服務人員的專業水平和服務意識,同時,建立員工激勵機制,提高其工作的積極性和穩定性。

  在朱彥傑看來,這些甲級旅游民宿運營有三個方面不容忽視。一是提升服務品質,讓客人睡個好覺、洗個好澡、吃得豐盛,服務品質提上來。二是提供情緒價值,讓客人直觀感受到民宿體驗的與眾不同,讓民宿體驗更具場景化、儀式化、特色化,給客人留下獨特的記憶。三是提升帶動作用,與鄉村進行更密切的聯動,設計特色伴手禮、提供當地的農副産品,將民宿打造成游客與鄉村之間的紐帶,給村民帶去更好的收入。

  “民宿很注重營銷與私域流量的建立,找對推廣渠道和方式,把民宿的愜意生活以詩意的方式展示出來,精準服務好細分客群。”一位業者評價道。

  星星之火 示範引領

  採訪中,業者普遍看好等級旅游民宿的發展前景。在他們看來,等級旅游民宿是民宿中的“國家隊”,能夠在行業中發揮標杆作用。

  楊彥鋒觀察到,如今出現了一種有意思的現象,不少人會帶着甲級、乙級旅游民宿的畫冊專門打卡和安排行程。“有點類似於熱衷於某一酒店品牌的粉絲,這是大眾對於等級旅游民宿的認可,更是民宿發展的機遇。對於投資者而言,他們對獲評的民宿也青睞有加,這給民宿提供了規模化與連鎖化發展的可能性。”

  “等級旅游民宿的評定讓消費者對民宿更認可了,要保住這塊‘金字招牌’,讓行業朝着更加健康的方向發展。”朱彥傑提到,之前人們挑選民宿主要是以網絡評價為依據,但現在有了等級評定,可以説是有關部門和專家幫忙進行了“篩選”,游客住民宿不再是“開盲盒”,而是住進了理想中的高品質場所,民宿的評價和口碑也會越來越好。“有關部門進行了更好的監管與規範,建立了合理、可持續的退出機制,倒逼行業提升服務品質。”

  多位業者提到,未來,等級旅游民宿要朝着品質化、品牌化、産業化方向持續發展。

  劉芳認為,等級旅游民宿的持續發展需以品質為核心,提升合規性、文化深度與創新力,借助政策支持和數字化工具,實現規模化、品牌化發展。民宿需逐漸從單一住宿空間轉向“住宿+文化+生態農業”的複合型綜合體,成為鄉村振興和文旅融合的重要載體。

  “民宿實現産業化發展要突破住宿業態本身。”鄧茜認為,等級旅游民宿未來應該與鄉村、周邊的社區進行更多連接,實現全域發展、産業共富。“民宿要考慮的不僅是民宿本身,還要思考給周邊鄉村、整個區域帶來什麼。我們接下來計劃與國內頭部科技企業合作,建設數字鄉村。民宿應該探索出可持續的産業發展之路,把荒廢、閒置的土地利用起來,把農作物景觀開發成民宿的自然配套景觀,為其帶去更多的附加值。比如我們在田野裏開展音樂節,讓稻田成為大眾休閒打卡的場景,接下來,還將對更多鄉村場景進行開發,使其成為服務業中的一環,實現産業升級。”

  一位民宿業者提到,民宿要從“住宿+”向微度假型綜合體轉型,建成“民宿+康養+研學+文創”的生態矩陣,聯動周邊區域提升整體的旅游吸引力,推動産業融合,豐富游客的參與度和體驗感,開發更多旅游線路,增加游客在民宿的停留時間。

  民宿的高質量發展離不開技能型人才的培養。楊冬梅提到,民宿可持續發展的保障之一是建立人才培育機制。可以與職業院校共建“民宿主理人訂單班”,實施雙導師制,設立鄉村振興獎學金,定向培養在地化服務人才;設立“民宿主理人學院”,設置理論、非遺技藝、數字化等模塊。

  一位業者提醒,旅游民宿還應避免同質化競爭,同一區域可以通過大數據的數字盤點進行合理布局。同時,通過運營創新提升民宿附加值,提供更多個性化、定制化服務,利用智慧管理系統、智能家居系統、AI客服等,優化預訂、服務和安全管理,提升運營效率,提高客人滿意度。

  “聚是一團火,散是滿天星。經過4批評定,目前全國已有甲、乙級旅游民宿近400家,初步形成規模。下一步,要用這些‘標杆’的火種,點燃更多的民宿聚集區,讓民宿産業在助力鄉村振興中發揮更大作用。民宿是帶動力很強的産業,應該把好的經驗做法、發展模式進行提煉總結並對外推廣,帶動更多的縣鄉鎮旅游發展。”楊彥鋒説。(唐伯儂)

  

【糾錯】 【責任編輯:王金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