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方美學為媒 中國動畫電影大放異彩-新華網
新華網 > > 正文
2025 03/13 10:28:02
來源:光明日報

東方美學為媒 中國動畫電影大放異彩

字體:

  在數字媒介重構文化記憶的當下,以《哪吒之魔童鬧海》(以下簡稱《哪吒2》)為代表的中國動畫電影新勢力大放異彩。動畫中哪吒形象從1979年《哪吒鬧海》到當代的演變與重生,折射出傳統文化傳播方式在媒介融合時代的創新。時下,動畫電影憑藉其綜合藝術形態的先天優勢,打破了傳統文化傳播的時空壁壘。

  當沉睡千年的三星堆青銅器在《哪吒2》的銀幕上甦醒,青銅紋路化作結界獸閃耀的皮膚,考古密碼被點化為會呼吸的文明使者。辛勤的動畫工作者用動畫特效讓靜默的文物在光影中重獲新生。古器新生的背後,反映着博物考古‌與電影銀幕之間的媒介碰撞。這不是簡單的文物再現,而是以高科技數字視聽重燃中華文明的火種。

  ‌社交短視頻雖然通過算法推送形成了文化傳播的優勢,但其碎片化特性難以承載完整的故事情節。游戲能與使用者互動,但其任務導向機制往往會消解文化內涵的完整性。相比之下,動畫電影《長安三萬里》卻以光影為墨,把李白詩句變成能觸摸的山水——觀眾跟着高適策馬三小時,從黃鶴樓檐角的銅鈴到塞外雪原的旌旗,盛唐氣象在銀幕消費的視野中徐徐舒展。這種深度沉浸帶來的文化認同,超越了繪本的線性閱讀和手機直播的即時互動,形成耐人尋味的持久性文化記憶。

  海外電影觀眾竟然也喜歡《哪吒2》!川劇鑼鼓撞上好萊塢式的剪輯節奏,迸發出跨文化共鳴的璀璨火花,讓海外觀眾無需字幕,就能在栩栩如生的動畫狂潮裏讀懂東方美學。動畫電影將地方性文化元素轉化為全球青年都能接受的案例,三星堆文物的數字化重構就是這種文化轉化的典型實踐。光影無國界,動畫的視聽重組超越了史詩翻譯的隔閡,像電影裏的青銅神樹在雲端舒展,數字特效讓傳統文化有了時代感,讓全球觀眾在視覺衝擊中領悟中國符號。

  當前動畫電影的技術革新正在重塑傳統文化傳播的方式。虛擬製作技術對《哪吒2》中陳塘關神話建築群的數字重建,不僅復原了唐代建築形制,更通過動態光影變化再現了“晨鐘暮鼓”的美。這種文化呈現,超越了繪畫的二維表達,也區別於VR技術——在虛實相生中多角度復現傳統神韻。數字技術不是傳統文化的解構者,而是其新型記憶裝置。

  如何在社交口碑與算法推薦的流量邏輯中保持文化的完整性?怎樣在跨媒介改編的産業實踐中維繫文化基因的純粹性?短視頻時代的動畫電影自有生存之道——在技術賦能與文化自覺之間構建動態平衡。當短視頻推薦不斷切割觀眾的注意力時,我們可嘗試通過模塊化故事單元與沉浸式體驗相結合,既適配短視頻&&的傳播規律,又在長片結構中保留完整的故事情節。跨媒介改編中,可建立數字文化基因數據庫,通過三維建模保存傳統紋樣的矢量數據。通過區塊鏈給每個文化符號發“電子身份證”,使青花瓷紋樣在二次創作時既保持基因純正,又能在算法推薦中獲得新生命。‌這既讓傳統文化乘上技術快車,又守住藝術創作的靈魂火種‌。

  動畫電影恰似傳統文化在數字洪流中的破繭重生,這種更迭不是簡單的媒介文化遷移,而是通過數字技術重構文化DNA的編碼方式。《哪吒2》後,在可預見的未來,動畫電影將持續扮演東方文化的現代轉型先鋒。(作者:王源、姜申 分別係北京師範大學新聞傳播學院博士後,北京師範大學新聞傳播學院教授)

【糾錯】 【責任編輯:王金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