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年初,CCTV-1黃金檔迎春開播的年代大劇《六姊妹》“火”了。首播即高峰,酷雲實時收視破3,同時段全部頻道全部節目實時收視率TOP1。
《六姊妹》的編劇及原著作者伊北(頂端號:伊北),同時也是爆款劇《小敏家》《熟年》的原著小説作者,近日,他接受了頂端新聞記者的專訪,講述自己創作的故事。
《六姊妹》講述了二十世紀六十年代至二十一世紀初,田家庵區老北頭何家老一輩及六個女兒的人生故事,建構出鮮活立體的家庭群像。
“從未想家庭故事一定要寫成個‘史詩’”
頂端新聞:電視劇首播時你是什麼心情?
伊北:這不是我的小説第一次改電視劇了,情緒上還算平穩。但這部作品是我自己第一次擔任編劇,所以看到最終的成片,我還是很高興,開播當天我也收到了很多朋友發來祝賀和祝福,在此謝謝大家的支持。
頂端新聞:從作者到編劇,講故事的方法是否會有所不同?
伊北:肯定會有不一樣,小説和劇本的創作方法本身就不一樣,小説更從容一些,技巧更繁複,有更多騰挪的空間。劇本要求更緊湊,寫動作和對話,是更直觀的展現。
但兩者是有公約數的,比如架構,比如人物,比如對白等。
這一次是我自己擔任編劇,劇版的故事基本遵循了原著,但內容肯定會變得更加精煉。
頂端新聞:你的小説裏包含了你成長中的時代特色嗎?
伊北:這本小説是以我家鄉——安徽淮南為故事的發生地點。我出生在上世紀80年代,成長於90年代,在2000年初離開家鄉外出求學,所以作品並不能和本人的生活一一對應,但對於淮南歷史和地域特色、文化特徵的描述,你都可以在劇中和小説當中看到。
淮南有着悠久的歷史,因為煤炭資源,它又在新中國成立之後的工業化浪潮當中應運而興。這裡的興衰起落,又何嘗不是時代的縮影,這就是我選擇淮南作為故事發生地的原因。
頂端新聞:能否講講你的創作故事?
伊北:創作《六姊妹》這部小説是在2018年 ,可以説是憑着本能去創作的。主要是想反映幾十年來中國家庭的變遷,希望用喜劇的形式寫出中國社會市井小人物的頑強。
寫作之初,我從未想因為要寫家庭故事,就一定寫成個“史詩”。但寫着寫着,當每個人物的悲歡錙銖累積地堆疊,“細小”也便不知不覺成了“厚重”。
又是幾年過去,現在再回頭看這部小説,我依然很喜歡其中蘊含的真誠,故事的書寫屬於很有勇氣的“正面強攻”。所以時至今日,六姊妹依舊是我個人很喜歡的一部作品。

“我們的文化始終是在家庭的延續中傳承着”
頂端新聞:你對自己這部作品的改編成果滿意嗎?
伊北:《六姊妹》的劇本我寫了三年。劇本跟小説不一樣,劇本創作需要大量的溝通,才能達成一致。
我們的文化始終是在家庭的延續中傳承着,這部劇跟我的故鄉也有關係,我自覺更加應該盡到全力。接這個劇本的時候我就立下決心,最終做出來的東西絕不能辜負大家對我的信任。
這三年寫得很艱苦,但現在回過頭看,一切都是值得。我40歲了,目前只有這一部編劇作品,這部作品可以視為我編劇的代表作。
頂端新聞:看到電視劇後再回看這本小説,你未來的創作狀態會有什麼不同?
伊北:肯定會不同,其實我寫每一本小説的狀態都不一樣,每個階段遇到的題材也不一樣,創作是“隨遇而安”。
但是在漫長的寫作過程中,經過這些磨練,我相信自己一定會有成長,一定會有更多的創作的心得,對內容的創作也會更加得心應手。
目前我手頭剛完成一部長篇小説《相見歡》,一部中篇小説《青春外史》,一部短篇小説《心事》 ,歡迎大家關注。
頂端新聞:想對你的讀者朋友和期待這部電視劇的人説些什麼?
伊北:電視劇《六姊妹》中很多場戲份都不錯,我在這裡就不劇透了,對於觀眾朋友們,我建議大家從整體來看。
《六姊妹》是一部長劇,不是短視頻。尤其在當下海量碎片化信息衝擊的環境當中,長劇需要這種“整體”的力量來捍衛尊嚴、獲得尊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