動人的歌舞、深情的古塤獨奏朗誦、逗趣的小品、創新的小粵劇……近日,由近百名文藝志願者帶來的“燈火裏的中國”之“文藝賦能百千萬工程”東莞優秀文藝作品匯演在道滘粵韻館舉辦。
自廣東省“百千萬工程”啟動以來,東莞市文聯團結帶領全市文藝工作者傾情描繪“百千萬工程”的宏偉實踐,凝聚團結奮進的思想力量,鍥而不捨、馳而不息地向前。
落實“六個一” 賦能“百千萬工程”
“百千萬工程”是東莞市文聯作為黨和政府&&廣大文藝工作者的橋梁和紐帶,充分發揮組織優勢和鮮明的專業優勢,為更好組織動員東莞文藝界以及文藝工作者,東莞市文聯第一時間成立工作小組,推行聯絡制度,制定落實方案。特別是2024年,東莞市文聯以“頭號工程”的力度,以落實“六個一”系列活動為主要抓手記錄東莞人民的偉大實踐。
送一場文藝演出、創作一首主題歌曲、組織一次采風創作、舉辦一場專題聯展、撰寫一篇綜合報道、創建一個文化品牌,同時針對典型鎮村特點明確了具體幫扶方向和舉措。東莞市文聯“六個一”系列活動,發揮專業優勢,為“百千萬工程”開展文藝賦能。
在2024年“五一”勞動節當晚舉辦的“中國夢·勞動美”——“詩意東莞”石龍鎮經典朗誦會上,東莞市朗誦藝術家協會的骨幹朗誦演員與全國著名青年朗誦藝術家們同&演出,向偉大的勞動者致敬。東莞市文聯還撥出專門款項扶持創作“百千萬工程”主題歌曲《萬千故事一首歌》,動人的主題曲搭配上“百千萬工程”實施的火熱畫面,讓人感受到東莞推進“百千萬工程”的時代激情。
為了帶動典型鎮村的文藝水平提升,東莞市文聯還推進東莞市作家協會、東莞市書法家協會、東莞市攝影家協會、東莞市美術家協會等6個協會與鎮村結對子幫扶。
在鳳崗鎮雁田村,東莞市作協就幫助指導該村撰寫《雁田發展史》;在企石鎮江邊村,市書協幫助該村推進書法進校園等“六進”活動;在莞城西隅社區,市美協則針對“東莞記憶”項目組織采風、創作、展覽;在中堂鎮潢涌村,市攝協為這裡創作“百千萬工程”建設紀錄影像;在東坑鎮丁彭黃片區結對子,市曲協幫助了該片區申報創建廣東省“曲藝之鄉”;在萬江滘聯社區,市詩詞楹聯學會幫助該社區申報創建“楹聯文化村”。
激發文藝創作活力 傾情描繪“百千萬工程”
“從前大嶺丫,有咗新變化。屋村邊角地,有規劃,文明新風先,街坊企一線,人人都讚賞基層。”這是歌曲《大嶺丫》中唱出的東莞群眾對“百千萬工程”的心聲。在2024年8月15日,東莞市流行音樂協會舉辦了一場流行音樂創作采風與文化探索活動,組織協會會員深入水鄉,挖掘地方文化元素,為流行音樂創作注入新的活力與靈感。經過近兩個月的精心創作與細緻打磨,並經過嚴格的評選流程,東莞市流行音樂協會最終遴選出了10首優秀歌曲,作為助力“百千萬工程”的展出作品。
“百千萬工程”作為惠民的工程、共建幸福的工程,既有波瀾壯闊的改革創新圖景,也有火熱推進中國式現代化的蓬勃建設,東莞市文聯注重發揮文聯及文藝家協會的組織資源優勢,結合自身優勢和各藝術門類特點,持續組織引導文藝工作者深入“百千萬工程”建設一線,開展“深入生活、扎根人民”主題實踐活動,將筆觸聚焦東莞“百千萬工程”發展的生動故事,對“百千萬工程”重點主題開展創作活動,建立年度重點創作題材庫,統籌協調文藝創作各環節,創作生産更多有生氣、接地氣、聚人氣的優秀作品。
為了展示東莞實施“百千萬工程”的工程成果,東莞市攝影家協會在2024年3月啟動“看見·百村千變萬化”攝影大展,通過鏡頭語言去記錄“百千萬工程”帶來的千變萬化,用光影藝術去描繪東莞城鄉融合的美麗畫卷。
東莞市音樂家協會打造的大型交響組歌《奮進的號角》2024年10月份在玉蘭大劇院演出,其中十五首歌曲的內容有一半以上是圍繞“百千萬工程”量身創作。
“文藝賦能‘百千萬工程’最大的助推力來自於文藝作品,我們引導各個協會開展‘百千萬工程’的文藝創作、展演、傳播活動,並引導他們在題材、體裁、形式、風格和表現手法上不斷融合創新,既要把‘百千萬工程’的意義凸顯出來,又要把‘百千萬工程’的文化意蘊表現出來,創作出群眾喜愛的,高質量的文藝作品。”東莞市文聯相關負責人&&,文藝作品是講好東莞故事、展現“百千萬工程”的良好載體,同時“百千萬工程”也是文藝創作的“富礦”,飽含許多好素材、好故事,激發了東莞文藝工作者的創作活力。
凝聚文藝人才力量 講好“百千萬 工程”故事
講好“百千萬工程”故事需要鍛造一支宏大的文藝工作者隊伍。文藝人才是文藝事業發展的關鍵,也是文藝助力“百千萬工程”的重要抓手。2023年以來,東莞市文聯以“聯”字為綱,充分發揮好組織優勢,引領32000位文藝工作者和廣大文藝愛好者,積極培育高水平“文藝莞軍”,凝聚文藝人才力量,打造文藝新陣地,助力“百千萬工程”的實施。
2024年以來,“東莞文藝新實力”成了東莞文藝界的新“熱詞”。東莞市文聯在2023年啟動的“文藝名家工作室”以老帶新的基礎上,再次創新啟動“東莞文藝新實力”展覽展演扶持項目,以此為“支點”,撬動社會資源,為青年藝術家提供展示&&,鼓勵年輕人堅持藝術創作,為市民提供精品文化供給,助力文化強市建設和文藝高質量發展。
2024年5月底,由東莞市文聯指導、東莞文學藝術院主辦的“東莞文藝新實力”展覽展演扶持項目,以美術、書法、攝影、民間工藝、音樂、舞蹈、戲劇、曲藝、朗誦等涉及展覽、展演領域的青年文藝人才為扶持對象,面向社會發起徵集。最終主辦方共與8個扶持項目簽約,分展覽和展演兩大類各四個項目,內容涉及多種類型。
2024年8月31日項目成果展示正式啟動,每一場展覽、展演都得到廣泛關注,吸引了眾多市民報名欣賞。展覽期間,經常出現市民前來“打卡”,特別是許多學校和社團組團預約參觀,參展藝術家也積極配合,到現場為團體觀眾導賞。
“文藝人才在東莞可以直接參與評職稱了!”近年來,東莞民間文化工作室、文化經紀機構、網絡文藝社群等新的文藝組織大量涌現,網絡作家、簽約作家、自由撰稿人、獨立製片人、獨立演員歌手、自由美術工作者等新的文藝群體十分活躍,成為了東莞藝術人才隊伍的一支重要力量。在2024年,東莞市文聯穩步推進藝術專業職稱評審工作,進一步凝聚東莞文藝人才隊伍。
強化基層文藝陣地 煥發鄉村文化活力
隨着東莞“百千萬工程”深入推進,東莞市文聯積極健全和完善組織建設,不斷把組織向下延伸,建成市、鎮、村三級全覆蓋體系,讓文藝在東莞大地根深葉茂,滋養人心,助力鄉村振興,繁榮文藝事業。2024年6月,廣東省首個“百千萬工程”典型村文聯在鳳崗鎮油甘埔村成立,東莞文聯再一次實踐和探索文聯組織下沉發展路徑,創新發展基礎最小單位文聯組織,最大程度培養鄉村文化人才,打造特色鄉村文化品牌,開啟了文藝賦能“百千萬工程”工作的新征程。
該村文聯作為重要的文化組織,不僅承載着傳承鄉土文化、促進鄉村振興的重要使命,還是凝聚村民情感、弘揚地方特色的重要&&。村文聯通過各種文化活動,不僅豐富了村民的精神生活,還增強了村莊的凝聚力和外部合作的吸引力。它以文化為紐帶,匯聚了村民的智慧和力量,為實現當地鄉村全面振興貢獻了積極的努力和不懈的探索。“成立村文聯後,村裏的文藝活動更加豐富了,大家有了組織參與文藝活動的積極性更高了。”油甘埔村村民開心的説。
樟木頭“中國作家第一村”自2010成立以來,深耕細作15年,現有75名作家進駐(其中7名中國作協會員),走出了榮獲中宣部“五個一工程”獎、魯迅文學獎等獎項的一批文學名家,成為廣受關注的文學現象和文學村落。近年來,東莞是文聯指導支持“作家村”從概念化向實體化發展,加快打造文化産業與鄉村振興雙向賦能的文旅綜合體。
東莞市文聯還研究起草了《“中國作家第一村”管理章程》,完善工作任務、“村民”管理、組織架構、資金使用管理等制度,不斷抓好基地建設,落實中國報告文學學會東莞創作研究基地、花城出版基地、花城文學院作家村分院、《作品》雜誌作家村編輯部等文學基地揭牌,《人民文學》研究交流中心也進駐“中國作家第一村”,進一步壯大“作家村”文學創作研究實力。
東莞市文聯相關負責人&&,成立村級文聯組織,實現市、鎮、村(社區)三級文聯組織網絡體系的建成和不斷完善,強化基層文藝陣地,是東莞創新發展基層文聯組織形式的一次實踐和探索,對於落實新時代文聯基本職能,切實加強基層精神文明建設,文藝賦能“百千萬工程”具有重要意義。
用最美的畫描摹“百千萬工程”的火熱、用最嘹亮的歌聲唱響“百千萬工程”的激情,用最深情的詩歌歌咏“百千萬工程”的激情,在莞邑大地上,無數的文藝工作者、文聯工作者正躍馬向前,為着新時代的光輝事業去逐夢追光。(畢中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