瞭望 | 大理:文旅産業圈圈突破-新華網
新華網 > > 正文
2024 11/12 09:28:24
來源:新華網

瞭望 | 大理:文旅産業圈圈突破

字體:

  目前,大理已成立全國首家目的地婚禮行業協會,培育婚禮市場主體1440余家,目的地婚禮産業年平均增長超70%,2023年舉辦目的地婚禮超過4000場、産值超2億元,九成顧客來自省外

  文 |《瞭望》新聞周刊記者 丁怡全 嚴勇

  作為1982年國務院首批公布的24個國家歷史文化名城之一,雲南省大理市素有“南詔古都,文獻名邦”之稱,是大理白族自治州州府所在地,也是一個歷史悠久、山川秀麗,民族風情多姿多彩的旅游勝地。

  花2小時用窯泥塑造一隻矗立於屋頂的“喵星人”,在板藍根水裏感受白族扎染的魅力,清晨六點半赴一場浪漫的日出,穿着民族服裝在千年古建築群中來一場城市漫步……在大理,文化是旅游的靈魂,旅游是文化的載體。

  近年來,大理以“非遺+”、文化旅拍、“影視+文旅”等文旅項目為支點,加快文旅産業創新融合,不斷提升旅游品質和服務質量,推動縣域旅游持續升溫。

  美團近期發布的《2024年輕人縣城旅居報告》顯示,今年暑期,大理是年輕人最愛去的縣城之一。大數據統計發現,今年國慶假期最受游客歡迎的縣域旅游目的地名單中,大理位列第4位;據測算,大理今年國慶假期接待國內外旅游者285.6萬人次,旅游總花費38.19億元。

  “非遺+”煥新出圈

  非物質文化遺産,代表一座城市最深沉的記憶。近年來,大理堅持保護與傳承並重、活化與傳播並舉的理念,以歷史文化傳承發展為主線,創新文創産品、加大宣傳力度,振興傳統工藝,促進文旅融合,讓古老非遺煥發新生。

  創新轉化,讓非遺融入日常生活。目前,大理市擁有各級非遺代表性項目80項,代表性傳承人284人。為進一步助力非遺煥新出圈,大理市從非遺傳承人着手,鼓勵他們將非遺作品向文旅産品、現代生活用品轉化,讓非遺走進日常生活。

  2022年9月,喜洲古鎮秉持“非遺+旅游+文創”産業開發模式打造的匠志集民藝中心落成。中心分為甲馬版畫藝術館、百工館、喜洲老街3個部分,是一個將傳統民間技藝、非遺文化與現代藝術相結合的主題性展陳空間,已成為“研學旅游”新晉網紅打卡地。

  作為一項珍貴的非物質文化遺産,甲馬是一種木刻版畫,綜合運用了大理木雕技術、印刷術、造紙術。“傳統的甲馬紙主題有祈求平安、招財求福、驅災避邪等,圖形種類包羅萬象,有飛禽走獸、自然山川等。”大理甲馬傳承人張仁華説,甲馬版畫與現代生活結合,推出手機殼、明信片、冰箱貼等十多種文創産品,得到廣大年輕人的認可。

  串珠成線,跟着非遺游大理。優秀的非遺文化為大理市文旅融合發展創造了得天獨厚的條件,先後孕育出璞真扎染館、匠志集等熱門打卡點,在助力非遺傳承發展的同時,也為廣大游客提供了更豐富有趣的“大理玩法”。

  白族扎染技藝是大理傳統手工印染工藝,距今已有上千年歷史。2006年,其被列入第一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産保護名錄。今年暑假,蒼山雲弄峰下,全國最大的白族自然村——周城村因扎染技藝成了旅游熱門地,每天都要接待數以千計的游客。

  走進村子東邊的璞真扎染博物館,大大小小藍白相間的扎染布在院內隨風舞動。這些扎染布多出自白族扎染技藝國家級代表性傳承人段銀開和她的丈夫段樹坤之手。

  經過扎花、浸染、拆線等步驟,皺皺巴巴的布團再次展開,化作一塊圖樣紋飾精美的方巾,來自北京的游客童靖媛被自己製作的扎染驚艷,她感嘆:“非遺技藝充滿魅力,我這趟旅行就是奔着非遺來的。”

  如今,非遺,一頭連着游客,一頭連着當地百姓。近年來,喜洲已形成以非遺文化為核心,集田園觀光、民俗節慶體驗、鄉村旅游為一體的農文旅發展模式,輻射帶動4個村委會、8個自然村聚集發展,帶動周邊務工就業人員4800餘人,文旅從業人員中超過70%為當地群眾。

  “我們已經開發出數十種游客能體驗的非遺項目,能品嘗的非遺美食,探索出一條非遺保護傳承與創新發展的新路徑,帶動當地群眾就業增收。”大理市非物質文化遺産保護管理所所長沙玉雙説。

  在挖掘非遺新魅力的同時,大理還不斷豐富三月街民族節、“繞三靈”、栽秧會等一系列精品白族民俗節慶的組織方式和活動內容,並結合音樂節、美食節、啤酒節等現代潮玩節日,提升趣味性、參與性、影響力和吸引力,吸引更多新大理人和游客融入傳統節慶活動。

選手參加大理白族自治州三月街民族節賽馬大會(2024年4月25日攝)    趙子忠攝 / 本刊

  文化旅拍定格美好

  大理是一個不需要濾鏡的地方,隨手一拍都是風景。到大理,旅拍自然就成了“標配”,成為一種解鎖大理的新玩法。

  颳起最炫“民族風”。夜幕降臨、華燈璀璨,走進大理古城,來自全國各地的游客身着各種民族服裝穿梭在大街小巷中,在相機的快門聲中定格下屬於自己的美好記憶。

  今年國慶節假期是大理古城旅拍店的銷售旺季。走進古城復興路上的一家旅拍店,前來夜拍的游客絡繹不絕,店內上百套民族服裝供游客挑選,化粧師、造型師根據客人的需求,不斷進行粧造調整。“6月,平均一天有四五組拍攝;國慶黃金周,一天不少於十組。”旅拍攝影師鄭志輝説。

  大理,民族風旅拍已成為大理最受游客歡迎的打卡方式之一。來自重慶的游客李欣欣身着白族服裝,走在大理古城的石板路上,在攝影師的指導下襬出各種姿勢,留下大理之旅的精美照片。“旅拍也是體驗大理風土人情的一種方式,在旅拍過程中可以欣賞到各式各樣的少數民族服裝。”李欣欣笑着説。

  統計數據顯示,目前大理市內登記註冊的攝影服務企業和個體戶達647戶,其中70%以上集中在大理古城、喜洲古鎮、洱海生態廊道沿線等地,因旅拍産業帶動的就業人數達萬人以上。

  婚慶旅拍異軍突起。蒼山白雪,洱海明月,上關花海,下關風起,大理“風花雪月”四雅齊佔,是很多人嚮往的“詩和遠方”。近年來,隨着大理“中國最佳愛情表白地”城市IP品牌效能的釋放,以目的地婚禮為代表的“愛情旅游”備受年輕人追捧,一對對拍攝婚紗照的新人臉上挂着甜蜜的笑容,在美麗的洱海湖畔,旅拍定格屬於他們的浪漫。

  “蒼山為盟,洱海為誓,未來,我們攜手同行,共赴山海。”不久前,一對來自陜西的新人手牽手在大理許下愛情誓言,一場浪漫的目的地婚禮圓滿完成。

  “這場婚禮給我們留下了美好的回憶,多年後再看到今天的照片,我依然會很感動。”儀式結束後,新娘沈思怡向拍攝團隊&&感謝。

  目前,大理已成立全國首家目的地婚禮行業協會,培育婚禮市場主體1440余家,目的地婚禮産業年平均增長超70%,2023年舉辦目的地婚禮超過4000場、産值超2億元,九成顧客來自省外。

  “目的地婚禮不僅帶來了巨大的‘流量’,也為産業上下游其他行業帶來了發展‘增量’。”大理白族自治州旅游行業協會目的地婚禮分會會長趙燦輝説,行業統計數據顯示,目前大理成熟的婚慶經營主體超過100家,帶動了婚禮主持、攝影攝像、化粧、布展等關聯經營主體超過120家,還有民宿、酒店近百家,每年直接帶動就業人數超過3000人。

  “影視+文旅”未來可期

  蒼山洱海的天光雲影、蝴蝶泉邊的悠揚歌聲、茶馬古道的馬蹄聲聲……大理自然風光卓絕,多元文化和民族風情交織,具有“天然攝影棚”的美譽,誕生過《五朵金花》等蜚聲海內外的多部影片。如今,大理又憑藉《去有風的地方》,持續掀起一股旅游熱。

  2023年以前,大理市太和街道劉官廠村委會鳳陽邑村只是大理蒼山腳下一個名不見經傳的小村子。隨着電視劇《去有風的地方》熱播,它迅速走進人們的視線,成為大理除蒼山洱海外的又一張靚麗名片。

  “每一集電視劇我都看了,迷上了田園牧歌式的生活。”來自廣西南寧的女孩李茜説,來大理旅游就是專程來“追風”的。

  電視劇火了後,鳳陽邑村集體和影視公司合力,將拍攝基地打造為“有風小院”供游客參觀體驗,確保流量變現、形成産業、助推發展。

  這部劇的旅游帶動效應仍在持續。走進鳳陽邑村,青石板路乾淨整潔,傳統民居古色古香,游客徜徉其間,體味地道大理。“電視劇播出後,村子游客量從單日不足百人增加到日均兩千人。”劉官廠村鄉村振興駐村工作隊隊員李春艷説,通過走“影視+文旅”的融合發展之路,村子發展提速,帶動了周邊村民就業創業。

  大理州文化和旅游局副局長周麗玲説,從1959年的電影《五朵金花》,到電視劇《天龍八部》,再到電視劇《去有風的地方》,大理備受文藝創作者青睞,每年有上百部影視劇到這裡拍攝,“影視+文旅”融合發展不斷開花結果。

  2002版《天龍八部》核心取景地大理天龍八部影視城,創新打造12個各具特色的“劇本游”主題,建成沉浸式武俠主題街區,打造沉浸式文旅新場景,讓游客從“看景”到“入景”。“今年國慶期間,我們又為觀眾帶來了拋繡球、開城儀式等豐富多彩的活動,收穫游客大量點讚。”大理旅游集團天龍八部影視城分公司副總經理張麗娜説。

  近年來,大理市還通過精心打造“藝術家第二居所”,為影視拍攝提供人才聚集地,旨在吸引影視界人士、創意人才到大理旅居,搭建起交流創作的&&,進一步開拓藝術創作空間。

  當前,為吸引更多劇組入駐,當地推薦發布了67個免費拍攝取景地,並積極完善服務機制,提升服務能力,力爭從創作、拍攝、製作、報審、宣發等各方面做到“一條龍”服務,構建影視拍攝聯動旅游、會展、餐飲、住宿、衍生品開發等相關産業一體化發展的産業體系。

  “這一系列政策舉措旨在為影視和文旅的雙向奔赴提供更多可能性。”周麗玲説。

【糾錯】 【責任編輯:王碧姣 楊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