仙居下湯遺址:一眼萬年縱覽新石器時代-新華網
新華網 > > 正文
2024 10/30 09:55:36
來源:光明日報

仙居下湯遺址:一眼萬年縱覽新石器時代

字體:

  10月25日至27日,下湯遺址發現40周年暨考古中國——長江中下游早期稻作農業社會形成研究工作會議在浙江省仙居縣舉行。記者隨考古專家走進遺址發掘現場,近距離探訪這處萬年前的人類家園。

  下湯遺址位於浙江省仙居縣下湯村,發現於1984年,為距今近1萬年的新石器時代聚落遺址,村莊要素齊全且保存較完整,堪稱我國早期村落的“化石”。今年是下湯遺址發現40周年,考古人員已基本厘清了下湯遺址從距今10000年到距今4000年各個階段的發展脈絡。

  “我們根據文化層來區分歷史階段,觀測陶片材質,再結合碳十四測年方法進行判斷。”遺址土坑內,分層線將坑壁區分出來,下湯遺址考古項目負責人、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科技考古室副主任仲召兵介紹,下湯遺址文化層堆積厚達2.5米,自下而上分屬上山文化、跨湖橋文化、河姆渡文化和好川文化四個階段,縱貫整個新石器時代,以上山文化遺存為主,是目前已發掘的上山文化遺址中發現最早、聚落要素最為完備、結構最為清晰、內涵最為豐富的遺址。遺址上還發現了商周、唐宋、明清等歷史時期遺存。

  截至目前,下湯遺址累計考古發掘面積2250平方米,累計清理灰坑400余座,出土器物400余件,發現多處房址、農業加工遺跡、紅燒土活動痕跡、村內溝渠和道路等遺跡。特別是發掘出土的炭化稻米與石磨盤、石磨棒等加工石器和一定規模的農業加工場,以及新近發現好川文化時期的水稻田遺跡,共同呈現了長江下游早期稻作農業生産的基本面貌,提供了世界稻作農業起源的實證樣本。

  “越來越多的證據表明下湯遺址是以稻作農業為基礎的,一系列發現為我們初步揭示了一個早期農業社會的狀態。”北京大學一級教授趙輝&&,對下湯遺址進一步發掘、保護和利用,對於研究文明起源和發展具有重要意義。

  “驚喜”遠不止於此。今年4月,考古人員發現一處9000年前的墓葬和20余件隨葬陶器,這是目前上山文化中規格最大、等級最高的墓葬。

  “我們沒有預料到在這裡會發現如此高規格的墓葬,它的發現是重要突破,體現出了當時已經存在一定程度的社會不平等,雖然我們還不能理解其産生的機制、原因和分化程度。”北京大學考古文博學院副教授秦嶺&&,下湯遺址大型墓葬的發現,是對上山文化的重要補充。

  “過去30年,人類學和考古學一個認識上的重要改變,就是認為人類不平等的起源不是新石器晚期才出現的,而是可以追溯到上萬年前。”中國人民大學歷史學院考古文博係教授陳勝前説,如果下湯遺址發現的大型墓葬能得到確認,將為這種認識改變提供實證。

  “雖然我們基本摸清了一些農業起源和發展的問題,但早期稻作農業背後的社會具體是何種圖景,還是相對模糊的。”仲召兵説,“我們將採用技術考古的方法,結合多個學科,圍繞下湯遺址的環境、資源、技術、經濟等方面開展研究,重建和復原當時的各種信息。”(張曉華 陸健)

【糾錯】 【責任編輯:王金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