敦煌文化興百業-新華網
新華網 > > 正文
2024 09/25 09:22:09
來源:新華網

敦煌文化興百業

字體:

  新華社蘭州9月24日電 題:敦煌文化興百業

  新華社記者何問、張玉潔

  敦煌研究院建院80周年座談會日前在甘肅省敦煌市舉行。歷史上,敦煌石窟營建不斷的千餘年間,商貿、手工藝、藝術等眾多行業因窟而榮。千年後,敦煌文化同樣帶來社會興旺發展的活力。

  這是9月23日在甘肅省敦煌市拍攝的敦煌研究院建院80周年座談會現場。新華社記者 郎兵兵 攝

  1944年,敦煌研究院的前身“國立敦煌藝術研究所”正式成立,敦煌石窟保護就此起航。80年來,敦煌石窟實現從搶救性保護向預防性保護轉變,壁畫、土遺址、石窟寺保護等領域的理念技術達到世界領先水平。

  因為做了大量學術研究,這些石窟蘊含的厚重文化慢慢得到“釋讀”,為大眾所了解。很多人被敦煌文化吸引,以它為業,並在傳承發展中與敦煌文化“共興”。

  今年37歲的侯楊紅是敦煌石粉彩繪技藝非遺傳承人。一直對敦煌心嚮往之的她,2008年大學畢業後來到敦煌支教,並留了下來。她向敦煌石粉彩繪技藝老師傅慢慢學習,由此真正走進敦煌文化的世界。

  敦煌石粉彩繪技藝,即敦煌古壁畫製作技藝。為了還原古人技藝,連顏料的使用,都必須從礦石加工開始。“通過礦石顏料和膠液的融合使用,壁畫附着力好、顏色經久,這也是敦煌壁畫璀璨千年的秘密之一。”侯楊紅説。

  十餘年來,從專注技藝學習研究到創辦非遺傳承基地,從單純臨摹到壁畫元素再創造,侯楊紅已經將敦煌文化的弘揚與傳承當作畢生的事業。她的工作室,起初只有零星的美術工作者前來學習,如今每年接待前來體驗和學習的游客上萬人。

  “許多來到敦煌的游客,會因為想親手畫一幅壁畫停下腳步、融入敦煌,這是由文化認同激發的傳承。”侯楊紅説。

  5月4日,游客在甘肅省敦煌市鳴沙山月牙泉景區拍照。新華社發(張曉亮 攝)

  如今,走在敦煌鳴沙山月牙泉景區,如入幻境,仿佛眾多飛天從敦煌壁畫飄然而下,落至沙漠。飛天是敦煌壁畫中最經典的形象之一,人們蜂擁而來拍攝“飛天照”,這裡成為絲路旅拍的勝地。

  來自湖南的劉慧2021年起在敦煌做旅拍生意,“敦煌文化別具特色,道具有琵琶、蓮花、手鼓等,妝容更加古典,很受大眾喜歡”。

  9月22日,演員在劇目《樂動敦煌》中表演。新華社記者 郎兵兵 攝

  除了旅游觀光外,近年來敦煌市還運營了汽車拉力賽、戶外徒步節等賽事活動,研發了壁畫臨摹、彩塑創作等研學産品,打造了《又見敦煌》《樂動敦煌》《千手千眼》等眾多脫胎於敦煌文化的演藝劇目,各行各業的活力不斷涌現。

  截至9月22日,敦煌市今年累計接待游客724.7萬人次,同比增長21.54%。

  “敦煌展現出的活力讓人印象深刻,正是在這裡,我更好地理解了共建‘一帶一路’的意義。”第一次來到中國的委內瑞拉大學生恩格莉·奎瓦説。

【糾錯】 【責任編輯:高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