萬全右衛城內的牌樓下游人如織。陳亮攝
萬全右衛城裏的沉浸式實景演出。萬全區委宣傳部供圖
遠眺萬全右衛城城樓。陳亮攝
車輛駛過張家口城區,遠處的萬全右衛城離我們越來越近了。
萬全右衛城位於河北省張家口市萬全區。來到古城,拾級而上,我們登上了城樓。遠處,古樸長城與連綿青山相連。近處,古典民居與熙攘人潮相融。這座昔日見證無數歷史滄桑的古城,正迎來新的蝶變!
萬全右衛城始建於明洪武二十六年(公元1393年),它背倚巍峨的長城,面朝波光粼粼的洋河,左鄰險峻的居庸關,右擁堅固的雲中之地,因地理位置之優越,戰略地位之重要,得名“萬全”。萬全右衛城作為外長城的重要節點,是抵禦外敵、保衛京師的前哨陣地,也是明代長城軍防體系的重要一環。600多年後的今天,我們緩步繞城而行,還能感受到這座兵城的威嚴之勢。
明代之後,隨着邊關戰事的緩和,這裡逐漸發展起一種獨特的“亦兵亦農亦商”的屯田制治理體制。居民們戰時保家衛國,和平時期則耕田經商。商貿活動的興起使得萬全右衛城逐漸發展成為周邊地區的繁華商貿中心,來自草原的牛羊、馬匹在這裡與糧食、茶葉等物品進行交換,一曲邊關生活的和諧樂章在這裡被不斷譜寫。
漫步在古城中,仿佛穿越時空、回到了那個繁華的車馬輻輳、商賈雲集的時期。街道兩旁,古色古香的建築錯落有致,青磚碧瓦間透露出歷史的滄桑。商鋪林立,各種特色商品琳瑯滿目,讓人目不暇接。城內街角的一家飯店裏,店主李博正忙着招呼客人。“衛城現在保護得越來越好,游客更多了,從早到晚都是人。”李博是當地西南街村村民,過去一直和父親一起經營農家樂。如今萬全右衛城改造提升後,他們全家一起在城裏經營起了飯店,吃上了“旅游飯”。
如今,這座城池依靠豐富的歷史文化底蘊,進一步構建一二三産業融合發展、全産業鏈條縱深銜接的鄉村振興發展新格局。游客們可以在這裡感受到鄉村振興帶來的新氣象。萬全右衛城還面向本地群眾開放招商,倡導“夫妻店”“家庭作坊”等經營模式,讓群眾共享古城發展成果。這种經營模式不僅保留了當地鄉土特色和人文風情,還鼓勵良性競爭和互補發展,為當地群眾帶來了實實在在的收益。
在萬全右衛城,各種傳統文化活動也深受游客青睞。每逢假期,詩詞巡游、舞蹈快閃、投壺體驗等活動讓人目不暇接。《大道迴響》《大明1625》等沉浸式實景演出也讓游客們仿佛穿越到了古代,親身感受到了古時的風土人情。
行走在城中,一座長城衛所博物館尤為引人注目。這是全國唯一一個以長城衛所文化為主題的專題博物館,全景展示了明代長城沿線的軍事防禦體系,立體呈現了明代衛所制度、長城衛所文化以及萬全右衛城600多年來政治、經濟、文化和社會生活的變遷。展廳內12件鐵炮依次擺放,炮身外壁銹跡斑駁、坑洼不平,旁邊的雲梯戰車再現了攻城防守的戰爭場景,不禁讓人聯想起火器在“弓馬騎射”時代的威力。
以明清古建為基調,以現有街巷為肌理,重塑“因武而生”的邊關重鎮雄風,再現“因商而榮”的商貿名城繁榮景象,萬全區把600多年的古城更好地呈現給後人。依託這些歷史文化資源,萬全區奏響文旅深度融合“交響曲”,讓當地百姓端起長城旅游“金飯碗”。
昔日烽火連天,多少金戈鐵馬在此爭鋒不已;時序更迭,又有無數商旅在此打尖休憩。如今,這座長城腳下的古老邊防重鎮已投身新時代的發展浪潮,不斷書寫厚重歷史與現代文旅交相輝映的新畫卷。(記者 陳元秋 耿建擴 本報通訊員 邢鵬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