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網太原9月12日電(趙睿)從黃河岸邊到滹沱河畔,從長城腳下到五台山下,作為山西省版圖最大的地級市,忻州擁有豐厚的歷史文化遺産和壯麗的自然景觀。
山河滋養文脈,城市發展與遺産保護相映成輝,古城忻州再續華章,向世人交出一份文化遺産保護傳承的獨特答卷。
俯瞰忻州。新華網發
榮——繁榮的歷史賦予深厚底蘊
“忻州有巍峨連綿的長城、瑰麗神奇的佛塔、鱗次櫛比的寺觀、鬼斧神工的樓閣、餘音繞梁的戲&、車水馬龍的城池,還有充滿滄桑的民居,儼然一座蔚然壯觀的‘中國古建築博物館’。”這是中央民族大學教授蒙曼眼裏的忻州。
忻州古稱“秀容”,建城可追溯至東漢年間,是連接冀、陜、蒙的商貿集散地,也是山西重要交通樞紐、軍事要塞之地。繁榮悠久的歷史,賦予忻州深厚的文化積澱和底蘊。
“忻州市現存288處市級及以上文物保護單位,文物類型以古建築居多。”忻州市文化和旅游局辦公室主任孫志虎介紹説,全國僅存的三座唐代木結構建築有兩座在忻州,依附於古建築中的彩塑近萬尊,寺觀壁畫達兩萬多平方米。
千年風韻隨處可見,歷史文脈觸手可及。古老的文化如何迎來新生機?近年來,有關部門和忻州市不斷加大文物古建保護力度,努力讓文化遺産有尊嚴地復活、有價值地存在。
作為世界文化遺産五台山的一部分,佛光寺東大殿是我國現存珍稀唐代木結構建築中規模最大、保存最完整的一座。新華網發(楊國軍 攝)
距離五台山寺廟集中的&懷鎮四五十公里遠的佛光寺內,松柏蒼翠,大殿巍峨。這裡被梁思成稱為“中國第一國寶”,是世界遺産五台山的一部分。
“通過對佛光寺進行全面測繪、申報世界文化遺産、建立數字檔案、提升安防和消防措施等,我們要全力打造一個中國文化遺産保護的標本,用最小干預、潤物無聲的方式守護它的健康。”佛光寺保護利用所所長胡俊英説。
方寸疊古今,咫尺見千年。9月13日,坐擁長城和五台山兩座世界遺産的忻州將舉辦“新時代的文化遺産:煥發新活力 綻放新光彩——文化遺産忻州論壇”,邀專家學者共話文化遺産的保護與利用、傳承與發展。
“歷史是一座城市的骨,文化是一座城市的魂,歷史文化價值就是忻州的支撐所在。”忻州市文化和旅游局黨組書記、局長路向東説,今天,要努力實現歷史文化價值的保護、承續與提升,讓忻州留住古韻,煥發新彩。
容——包容的特質匯聚多元文化
五台山建築風格融合了漢、藏、蒙等多種民族的特色;五寨縣八大角秧歌既有漢民族舞蹈的輕柔飄逸、俊秀灑脫,又有蒙古族歌舞的粗獷豪邁、氣勢恢宏……在忻州這片土地上,人們總能發現文化的多元。
“中華文明突出的包容性,在忻州有着鮮明的體現。”孫志虎&&,一方面,忻州歷史上有“三關重鎮、晉北鎖鑰”之稱,中原農耕文明與北方游牧文明在此交匯碰撞;另一方面,儒、釋、道在這座城裏交融,也讓這裡有了文化的兼收並蓄。
站在雁門關景區高處遠眺,山巒疊嶂的恒山山脈上,一座雄關,兩翼長城,好似展翅蒼鷹守護着邊塞安寧,“一夫當關,萬夫莫開”之勢躍於眼前。新華網發
特殊的歷史文化造就了忻州開放包容的城市特質,也成就了當地經濟的繁榮興盛。
作為長城資源大市,歷史上,忻州以長城為屏障,守護王朝家國,烽燧燃起,援者雲集;也曾以長城為貿易通道,成為古絲綢之路的重要通道、萬里茶道的重要節點。
如今,隨着長城文化的深度賦能,忻州長城沿線各地都在積極挖掘這座巨大的文化“富礦”。除搶險加固、保護修繕、做好安全防護外,忻州還着力創新長城遺産傳承的方式和場景,努力讓長城遺産可觀、可感、可用。
“姓甚名誰?”在雁門關景區售票大廳,“守關大人”正在為游客親筆書寫特有文創産品——通關文牒。不少游客通過“守關大人”,叩開“中華第一關”的大門,模擬一場告別故土、前往關外的出關儀式。來自北京的劉美玲覺得這樣的形式充滿“儀式感”。
代縣讓一系列體育賽事在長城腳下落地;偏關縣依託長城建成集紅色旅游、邊塞軍事歷史風情為一體的“旅游綜合體”……在忻州,長城被賦予着新的文化內涵。
文脈悠遠,與古為新。“黃河第一在忻州,長城精華在忻州,太行之巔在忻州,忻州堅持以三大優勢統攬文旅大格局,推動悠遠深厚的文化底蘊和得天獨厚的文旅稟賦轉化為新的發展動能,奮力蹚出一條以文賦能的高質量發展路徑。”忻州市委書記朱曉東説。
融——融合的理念激發城市活力
夜幕降臨,華燈初上,舞&上女子翩翩起舞,望月而拜。在連續多個節假日游客接待量排名山西省第一的忻州古城內,一場《貂蟬拜月》舞&劇上演,唯美的畫面、生動的歷史劇情與宏偉的古城相融,贏得觀眾陣陣掌聲。
以文塑旅、以旅彰文,文旅融合激發城市經濟發展活力。當地自2017年以來實施古城保護改造項目,將傳承歷史文脈同古城保護相結合,使文物活起來,文化興起來,旅游火起來。
忻州古城。新華網發
在忻州古城,千古之美可尋可看,歷史與現代相映相融——《元好問》《城門點將》《遇見秀容》等一系列沉浸式劇目輪番上演;剪紙、面塑、陶藝等一大批非遺項目聚集,老忻州手作與現代文創交融扎根……
古城生輝,澤沐秀容。
古城原住民李傑之前在外地當廚師,一個月有兩三千元的收入。古城剛開始改造時,政府鼓勵有手藝的本地居民報名入駐。李傑提交了開拉麵館的申請並成功入駐。如今,他的拉麵成為當地的網紅麵食,收入也提高不少。
“目前已有3400余名忻州本地居民在古城就業創業,其中包括300多名古城老住戶。”忻州古城融媒體負責人張如亭介紹説,傳承歷史文脈與改善居民生活結合起來,既能讓外來游客領略一城繁華,也能讓本地居民安享幸福。
忻州市委副書記、市長李建國&&,近年來,忻州在整合資源要素、豐富旅游業態、提升服務品質上下功夫,致力把文旅産業打造成為全市戰略支柱産業和民生幸福産業。
打造忻州古城、雲中和旅游度假區、牧馬河生態公園、忻州長城博物館等一批優質項目,重點打造忻州古城、五台山、蘆芽山三大旅游集散地,協同推進世界遺産、長城文化、古城休閒等六大旅游區建設……一座有特色、有魅力、有品質的城市正躍然而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