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公布大同北魏墓發掘資料 出土器物呈現鮮卑游牧生活元素-新華網
新華網 > > 正文
2024 09/05 09:14:27
來源:中國新聞網

山西公布大同北魏墓發掘資料 出土器物呈現鮮卑游牧生活元素

字體:

  山西省考古研究院4日對外公布山西大同恒安街兩座北魏墓發掘資料,考古人員從大量的墓葬出土器物分析認為,這兩座墓處於北魏平城隨葬陶俑樣式發展變換的重要過渡時期。

  山西大同恒安街北魏時期M96號墓出土的男侍俑。山西省考古研究院 提供

  為配合山西省大同市禦東新區建設項目,大同市考古研究所對位於恒安街北側的北魏墓群進行了發掘,其中位於墓群中部的M11、M96齣土遺物較為豐富。M11共出土器物23件,質地均為泥質灰陶。可以分為兩大類:第一類為陶俑及模型明器,第二類為實用生活陶器。M96齣土器物共25件,按質地分有陶質、骨質、漆器三種。

  M11和M96均為坐北朝南向長斜坡墓道方室土洞墓,未經盜擾,為該墓群中保存較好的兩座墓。墓室內均置單棺並東西向置於墓室北側,為北魏平城時期常見的墓葬形制。兩座墓葬出土器物的組合和形制特徵也非常相似,説明兩座墓時代相近。

  山西大同恒安街北魏時期M11號墓出土的陶羊。山西省考古研究院 提供

  據本次考古發掘項目領隊劉俊喜介紹,恒安街M11和M96齣土器物中也包含了大量的鮮卑因素,如M11男女侍俑和M96的男侍俑均頭戴鮮卑風帽,且M11男女侍俑風帽帽裙較長。M96齣現陶制氈帳模型。M11和M96動物類陶俑中均出現陶羊。這些都是鮮卑游牧生活元素在墓葬文化中的體現。

  劉俊喜進一步解釋道,北魏太武帝拓跋燾時期,“掃統萬,平秦隴”。隨着關中的克定,關隴地區十六國墓葬形制和隨葬器物風格特徵傳入平城,對恒安街M11和M96等墓葬的形制和出土器物産生影響。同時,北魏平城墓葬也影響了關中墓葬文化的發展,如航天神光外包M7齣現頭戴風帽男陶俑、陶羊,鳳棲原M9陶罐、陶壺器表上出現弦紋和水波紋。

  山西大同恒安街北魏時期M96號墓出土的陶馬。山西省考古研究院 提供

  “因此,恒安街M11和M96既有關中十六國墓葬風格,又顯示出鮮卑文化特徵,處於北魏平城隨葬陶俑樣式發展變換的重要過渡時期,而與孝文帝前期已經發展成熟、四大組合相對齊備、陶俑面貌和服飾呈現相同特徵的宋紹祖墓和司馬金龍墓有所區別。”劉俊喜説。(記者 胡健)

【糾錯】 【責任編輯:王碧姣 楊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