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門石窟觀音像“一鍵復原”? AR新科技賦活中原文物-新華網
新華網 > > 正文
2024 08/22 09:38:39
來源:中國新聞網

龍門石窟觀音像“一鍵復原”? AR新科技賦活中原文物

字體:

  “文博熱”在中國持續升溫,記者近日走訪發現,為豐富參觀者體驗,河南多地文博機構正借助VR、AR等數字化技術手段,重構文博展陳敘事,也帶動數字文博産業火起來。

  在洛陽龍門石窟萬佛洞,記者用手機掃描一尊殘損的觀世音造像,手機上很快出現了一尊完整的造像,並附有相關介紹。

  龍門石窟講解員馬丁稱,龍門石窟研究院以20世紀初的照片為依據,融合三維數字化技術、顏色檢測分析技術、傳統雕塑藝術等,對眾多雕像進行造型和色彩的虛擬復原,這尊觀世音造像是中國首件通過數字技術虛擬復原的石質造像。

  近年來,龍門石窟研究院加大了對精品院藏文物和考古發掘出土文物的保護和活化利用力度,除了運用新的信息技術對石窟進行三維數字化掃描,還通過數字博物館進行遠端傳播和展示。

  在二里頭夏都遺址博物館內,兩面“數字魔墻”吸引參觀者駐足。一面墻用動畫講述青銅爵的製作過程,把夏代青銅器製造工藝展現得淋漓盡致;另一面墻集中展示600件文物,參觀者可點擊查詢相關信息。

  圖為二里頭夏都遺址博物館的數字屏幕,游客可查詢館藏文物的具體信息。 王宇 攝

  二里頭夏都遺址博物館數字信息部負責人宮萬瑜&&,該博物館以數字技術為基礎,打造了一個沉浸式的三維影像空間,讓參觀者身臨其境,感受夏朝先民生活,感受“最早中國”風貌。

  在河南另一個文博重鎮安陽,殷墟博物館的青銅器、陶器、玉器、甲骨等文物也正在“活”起來。

  殷墟博物館常務副館長趙清榮介紹,近年來,該博物館不斷創新展陳方式,比如通過裸眼3D技術呈現商代珍貴文物,採用數字虛擬影像技術展示青銅器用途,受到參觀者歡迎。

  “和過去想象中的文物就是老古董不一樣,殷墟文物正以年輕的姿態走進大家的視野。”趙清榮説。

  在八朝古都開封,開封博物館正向智慧博物館方向發展,館內設有文物電子展示交互大屏,《清明上河圖》在數字科技的演繹下變得鮮活起來,為參觀者提供了多層次的體驗。

  “歷史文化不但要代代守護,也要與時俱進、勇於創新,廣泛運用新技術、新場景讓歷史説話、讓文物説話才能讓文化遺産真正‘活’起來。”開封博物館副館長張武軍如是説。

  近年來,河南多地文博機構嘗試改變傳統展陳模式,廣泛利用數字技術讓歷史和文物“活”起來,帶動“唐宮夜宴”等出圈走紅。該省2023年還印發《關於進一步推動文物事業高質量發展的實施意見》,明確了推進文物活化利用的思路與計劃。

  這種改變也帶來數字文博産業的熱絡,河南多位文旅、文博業者向記者分析,數字博物館建設、數字文博&&開發、沉浸式體驗項目、數字文創産品等新業態正在中原大地不斷涌現。

  不過,業者同時指出,數字文博産業的發展還面臨前沿技術研發、文物數據安全、知識産權保護、複合型人才儲備等挑戰,需要多方面共同應對。(作者 王宇)

【糾錯】 【責任編輯:王金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