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光相冊|從鹽汽水到文創雪糕,來看舌尖上的涼爽變遷-新華網
新華網 > > 正文
2024 06/14 09:01:50
來源:新華社

時光相冊|從鹽汽水到文創雪糕,來看舌尖上的涼爽變遷

字體:

  從鹽汽水到北冰洋汽水

  從老冰棒到文創雪糕

  ……

  炎炎夏日

  讓我們打開時光相冊

  一起來感受舌尖上的涼爽

  感受中國人的生活變遷

  1956年6月,東北制藥廠為高溫作業工人供應鹽汽水。
第一汽車製造廠鍛工、鑄工、熱處理等車間,室內溫度較高,除設有通風裝置外,廠方還給生産工人準備了大量鹽汽水,供給工人飲用。這是鑄工車間工人陳士華(右)等在喝鹽汽水(1956年8月資料照片)。  
  1959年6月,北京市食品廠工人在包裝冰棍。
  1961年5月,天津山海關汽水廠為滿足人們對冷飲的需要,一方面改變和調整配方,解決水質硬的問題,大力提高質量,同時還增加了楊梅汁、蜜橘汁、紅果汁等多種新産品。
  1961年6月,北京京西礦務局城子煤礦副食商店為做好夏令副食品供應,在井口的工人休息室裏準備了冰棍、汽水、啤酒等,方便礦工購買。
  1979年7月,上海汽水廠試製的“幸福可樂”清涼爽口、芳香提神,受到消費者歡迎。
  嶗山礦泉水部分産品:淡味嶗山礦泉水、鹹味嶗山礦泉水、嶗山可樂、白花蛇草水等(1980年資料照片)。 
  1981年7月,山東省鄒縣太平公社四大隊辦起冰糕廠,在赤日炎炎的酷暑期把冰糕送到田頭地邊,深受社員歡迎。
  中國第一條可口可樂汽水裝瓶生産線,1981年4月15日在北京豐台區五里店正式開工投産,它每分鐘灌裝能力為300瓶。
  1983年8月,持續高溫,冷飲暢銷,北京前門大街迎時冷飲店的售貨員忙着出售北冰洋汽水。
  1984年,建在蛇口工業區的深圳罐頭廠,同美國百事可樂有限公司合作,引進全自動瓶裝和罐裝兩條汽水生産線,日産汽水24萬罐。
  1986年,北京豐台區沙棘飲料廠以我國野生灌木——沙棘的果實原汁為主要原料生産沙棘汽水。
  隨着包括電冰箱在內的家用電器的逐步普及,冷飲成為上海市民夏季食譜中必不可少的內容。這是一位母親正用1986年新上市的手搖刨冰機給孩子做刨冰。
  1988年,南京大學幾個學生在校園裏叫賣汽水。
  1998年6月在河南省濮陽市拍攝的賣冰糕的商販。
  2011年9月15日,一名市民在北京街頭試飲“北冰洋”汽水。在北京北新橋一家義利專賣店舉行的試喝活動中,在市場上消失了近15年的“北冰洋”汽水重新亮相,吸引了眾多市民踴躍品嘗。
  2002年9月2日,兩位初中生在上海徐家匯廣場邊走邊吃雪糕。 
2013年7月13日是入伏第一天,一名孩子拿着冰淇淋行走在江西南昌市步行街。
  2014年8月9日,天津一名男孩飲用“山海關”汽水。當日,具有百餘年歷史、曾一度退出市場的“山海關”汽水重新上市銷售。
  2015年6月13日,一位工作人員在瀋陽科學宮會展中心“創業博覽會”上展示創意雪糕。
  2021年10月5日,在江西南昌滕王閣景區拍攝的文創雪糕。
  近年來,中國國家博物館以藏品及展覽為主題,開發飲食文創,借食品傳遞傳統文化背後的美好寓意,講述文物蘊藏的歷史故事,讓國博文物走進大眾生活。左圖為仰韶文化鷹形陶鼎,右圖為可可榛子鷹形陶鼎雪糕(2022年5月14日,資料照片)。
  近年來,中國國家博物館以藏品及展覽為主題,開發飲食文創,借食品傳遞傳統文化背後的美好寓意,講述文物蘊藏的歷史故事,讓國博文物走進大眾生活。左圖為東漢擊鼓説唱俑,右圖為巧克力説唱俑雪糕(2022年5月14日,資料照片)。

  本期主持:尹棟遜

  攝影:朱瑛 胥志成 陳錫珍 安康

  喻惠如 徐義根 岳國芳 黃景達

  宋連峰 丁峻 張明 王頌 周科

  劉玉生 杜海振 張瑾 岳月偉

  李錦 夏道陵 張文魁 彭昭之 等

  編輯:張善臣 尹棟遜 郝建偉 邵澤東

【糾錯】 【責任編輯:崔紅宗 丁梓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