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懂西安“漢服熱”背後的文化審美 -新華網
新華網 > > 正文
2024 05/15 10:48:46
來源:光明日報

讀懂西安“漢服熱”背後的文化審美

字體:

  今天,在很多城市都能看到身穿漢服的年輕人。但要問哪穿漢服的人最多,恐怕非西安莫屬。在西安,不管是在商場、景區,還是在馬路上、地鐵裏,隨處可見身着漢服的“小哥哥”“小姐姐”。“穿漢服逛西安”在年輕人中已成為一種時尚。置身於大唐不夜城、陜西歷史博物館、華清池景區等場所,穿漢服的人佔大多數,不穿漢服的反而是少數。

  數據更有説服力。截至2023年10月,國內漢服相關企業達5391家,其中西安漢服相關企業1263家,佔比達23.43%,居全國第一。西安可謂是“漢服第一城”。

  近兩年,隨着短視頻的傳播,西安也因漢服頻頻“出圈”,成為人們眼中的“網紅城市”。一個個“漢服短視頻”仿佛讓人穿越時空,引起大家對漢唐文化的無限遐想。對西安而言,漢服熱潮帶來更多人氣,成為當地文旅事業的新引擎,也在孕育着新的文旅業態。

  一襲漢服連接着傳統與現代、過去與未來,既承載着厚重的歷史與文化,又彰顯着年輕一代的文化審美與文化自信。

讀懂西安“漢服熱”背後的文化審美

  身着漢服的演員在西安一景區表演節目。新華社發

  1、通過漢服走近歷史與傳統文化

  西安是十三朝古都,悠久的歷史、厚重的文化,共同構成了它獨特的魅力。尤其值得一提的是,曾定都於此的漢唐兩朝,是中國歷史上頗為人樂道的兩個朝代,創造了我們至今仍引以為傲的“大漢雄風”“盛唐氣象”。

  如今,遍佈西安各個角落的文物古跡、文化遺址以及各類歷史文化主題景區,為游客提供了與歷史“對話”的窗口。大量游客遠道而來,希望在此領略古都的魅力,聆聽歷史的迴響,感受文化的溫度。還有一些游客甚至希望“夢回漢唐”,經歷一次歷史上的“輝煌時代”。

  真正穿越回過去自然不可能,但可以通過營造一種沉浸式氛圍,讓游客感覺自己仿佛置身於真實的歷史場景之中,滿足他們重回“歷史現場”的願望。因此,我們看到西安很多景區的工作人員穿上了漢服,看到身穿盛唐服飾、手拿搖扇的“不倒翁小姐”,看到一身古裝邀游客與其對詩的“李白”……此情此景,似真亦幻。游客們穿上漢服,參與其中,會産生沉浸在另一個時空世界的感覺,能夠更好地感受古代的歷史文化氛圍。不穿漢服,當然也可以游覽西安,但穿上漢服能獲得更真實的沉浸式體驗,就像演員演戲穿戲服能夠營造出更加貼近劇情的氛圍感一樣。

  不同於到一些地方旅游是為游山玩水,游客到西安旅游更多是為感受歷史、體驗文化。作為一種從古代傳承至今的服飾,漢服一頭連接着歷史,一頭連接着當下。游客穿上漢服,仿佛就跟歷史建立了一種&&——至少會對游客産生這樣的心理暗示。所以,漢服不僅僅是用來烘托氣氛的衣服,還是一種歷史和文化的象徵。游客們踴躍穿上漢服,反映了他們對歷史和文化的熱情。

  漢服的魅力不僅在於第一眼看上去“很美”,更在於它蘊含着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和中國傳統禮儀規範。比如,漢服中的寬大袖口,象徵天道圓融;漢服中的深衣,將上衣下裳合二為一,卻又在腰部將上下分開,在對立統一中彰顯了一種有序和諧;漢服上的雲紋、龍紋、鳳紋等圖案,在中國傳統文化中都是祥瑞的象徵,寓意吉祥如意、天下太平。2023年,一項媒體調查顯示,73.49%的受訪者重視漢服承載的中華歷史文化,希望通過漢服了解傳統文化。在西安,很多身着漢服、徜徉於西安各大景區的年輕人,在跟別人的互動中,學會了天揖禮、時揖禮、下揖禮、萬福禮等中華傳統禮儀。一些年輕人&&,穿上漢服,會有意識地注意自己站立、走路的姿勢以及説話的方式,以讓自己更加儀態端莊,總覺得“那樣才對得起身上的衣裳”,這説明漢服背後的禮儀規範對穿漢服的人産生了潛移默化的影響。

  2、“穿漢服”成為建立生活儀式感、塑造個性形象的新選擇

  如果漢服僅僅出現在旅游景區,那只能算作一種文旅産品。可漢服已從西安旅游景區外溢到市民的日常生活,逐漸成為很多人日常着裝的一部分。如今走在西安的大街小巷,隨處可見身着漢服的青年男女。

讀懂西安“漢服熱”背後的文化審美

  漢服愛好者在西安大唐芙蓉園體驗“2024長安上巳節”趣味活動。新華社發

  生活需要儀式感。儀式感是生活中的一束光,是柴米油鹽之外的那份巧克力。儀式感能喚起我們內心的自我尊重,讓我們更認真地去過好生活裏的每一天。漢服是我們的傳統服飾,它連接着粧造、禮儀等一整套東西。穿漢服為很多人的生活增添了儀式感,讓他們的生活多了一份樂趣和將來值得回憶的片段。比如,西安經常舉辦漢唐風格的漢服集體成人禮或婚禮,用漢服幫人們標記他們人生中的重要時刻,讓他們的成人禮或婚禮有了更多與眾不同之處。

  人與人的外觀差異,除了膚色樣貌之外,便是身上的服飾了。“穿衣”是人們在日常生活中的自我表達,是“人們通過服裝改變或修飾自己的外觀,以取得預期的社會效果的活動”。漢服消費者主要是大學生等年青人,他們熱衷於表達自我和追求個性化。在他們眼中,衣着服飾承載着個性外化的功能。他們希望穿的衣服,不僅緊跟潮流,還能彰顯個性。00後青少年的成長,伴隨着國風國潮的興起。漢服是國風國潮文化的代表,又跟人們平時穿的衣服“很不一樣”。00後青少年覺得,漢服滿足了他們的穿衣需求,因此對漢服十分喜愛。這就可以解釋遍佈西安大街小巷的“漢服體驗館”“寫真旅拍店”緣何如此受歡迎。那些“漢服體驗館”“寫真旅拍店”,不僅為客人提供漢服,還配有化粧師,專門為客人盤頭梳粧。這在過去看來不可能有需求的服務,如今卻深受青少年的歡迎。他們希望借助漢服以及跟漢服有關的粧造,彰顯自己與眾不同的美。

  漢服裏也藏着年輕人的文化表達。綰起傳統發髻,畫上復古妝容,穿起漂亮的漢服,流傳在詩詞裏、古畫中的那種感覺就來了。那種感覺不是別的,是傳統文化的韻味。穿漢服不僅僅是一種時尚的穿着方式,更代表着對傳統文化的態度。越來越多的年青人喜歡穿漢服,説明他們對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認同感越來越強烈。

  總之,從小眾走向流行,漢服不再只是老一輩“壓箱底”的紀念與回憶,而成為當下年青人建立生活儀式感、塑造自身個性形象、表達文化身份的新選擇,並形成了跨越網絡與現實、文化與旅游的多元表達。

  3、文化自信為彰顯漢服之美提供土壤

  在過去很長一段時間裏,漢服被認為是“中國古代的服裝”甚至“古裝劇演出服”,如果有人在日常生活中穿漢服,大概率會被歸為“另類人群”。今天,“漢服熱”不僅改變了人們對漢服的刻板印象,也為傳統服飾在現代社會找到了“用武之地”,為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融入現代服飾設計、文化旅游以及人們的生活提供了切入口。

讀懂西安“漢服熱”背後的文化審美

  游客在西安青龍寺遺址景區賞花留影。新華社發

  沒有高度的文化自信,就沒有繁榮興盛的文化。漢服不僅是一種服飾,也是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載體。“漢服熱”是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煥發活力的一個表現,也是當代中國人尤其是青少年群體文化自信不斷提升和增強的具體表現。在青少年眼中,“古衣今裳,與時偕行”,將漢服穿在身上,就是把“文化自信”穿在身上。

  中華文化紮實之根脈、醇厚之積澱,滋養着中華民族在新的歷史條件下的新創造、新發展,為我們的文化自信打下最深厚的歷史根基。作為古都的西安,歷史悠久,文化底蘊深厚,這為那裏的人們提供了文化自信的強大底氣。從這個意義上講,不是“漢服熱”讓西安成為“網紅城市”,倒是西安的文化積澱和悠久歷史,為漢服在當地的煥新以及“漢服+”産業的發展提供了土壤。

  不管怎麼説,越來越多的漢服現身大街小巷、融入百姓生活,在客觀上加深了人們對中國傳統服飾美學的理解,提升了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吸引力。

  如今,在國際T&秀場上,更多融入新元素、新設計的漢服頻頻亮相,這意味着漢服正在走出國門,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正在走向世界。讀懂“漢服熱”背後的審美價值和文化意義,在傳承創新中賡續中華文脈,我們一定能讓漢服之美綻放新的光彩。  (作者:楊娜   中央廣播電視總台主任編輯、中國人民大學社會學理論與方法研究中心兼職研究員)

【糾錯】 【責任編輯:王金志 高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