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老有所養”上持續用力-新華網
新華網 > > 正文
2025 02/10 09:49:34
來源:中國財經報

在“老有所養”上持續用力

字體:

  ——2024年以來各級財政支持養老服務體系建設綜述

  我國60周歲及以上人口近3億,“老有所養”是家事也是國事。2024年以來,各級財政繼續大力支持發展養老服務事業,一項項惠老政策陸續&&、一處處為老服務設施加快建設、一筆筆助老兜底保障資金“雪中送炭”,帶給老年人更多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兜底保障托起困難老人“穩穩的幸福”

  白墻黛瓦、幾畝菜地、三三兩兩説笑的老人——冬日的午後,陽光從樹葉縫隙間灑下來,河南省禹州市萇莊鎮敬老院裏一片溫暖祥和的氛圍。

  “目前我們這裡已經入住了70多位老人,集中供養特困老人和社會入住老人都能享受優質的照護服務。”敬老院院長劉蓉説。

  在河南許昌,像禹州市萇莊鎮敬老院這樣轉型為區域養老服務中心的鄉鎮敬老院,一共有39家。相較於普通的敬老院,這些區域養老服務中心還具有協調指導、全日托養、日間照料、居家上門、服務轉介等功能。為支持鄉鎮敬老院轉型,許昌財政統籌中央和省級彩票公益金、財政支持養老服務體系建設資金3000余萬元;同時,鼓勵市縣採取加大政府財政投入、爭取專項債項目資金、用好彩票公益金、引進社會資金等方式,強化資金保障。

  優先滿足區域內特困人員的集中供養需求,是這些區域養老服務中心的重要特色。許昌市39家鄉鎮敬老院實現轉型後,入住的集中供養特困老人達到2000餘人。

  養老服務做好“兜底”,老人生活才能“有底”。近年來,各級財政加大養老服務兜底力度,一項項暖心政策、一筆筆“真金白銀”,猶如冬日裏的暖陽點亮了困難老人對美好生活的期待,為他們托起了“穩穩的幸福”。

  支持經濟困難失能老年人集中照護服務工作是其中一項暖心舉措。2023年10月,民政部、財政部聯合印發《關於組織開展中央財政支持經濟困難失能老年人集中照護服務工作的通知》,旨在以基本養老服務體系建設為依託,堅持兜底線、保基本,發揮中央財政資金引導激勵作用,支持地方因地制宜創新體制機制,加強政策和資源銜接整合,提升經濟困難失能老年人集中照護服務能力。

  一年多來,福建、江西、廣西、湖北、廣東、重慶、貴州、寧夏等多個省市陸續&&實施方案,推動經濟困難失能老年人集中照護服務支持政策落地。>>>下轉2版

  以江西省為例,2024年,省級財政新增安排6500萬元配套資金,專項用於開展經濟困難失能老年人集中照護工作,並將此項工作納入2024年省政府10件重點民生實事之一,制定時間表、路線圖,並高位推進。

  對經濟困難的高齡、失能老人給予相關補貼是政府部門的又一兜底舉措。目前,各地已普遍建立了經濟困難的高齡、失能等老年人補貼制度,有效緩解了經濟困難老年人的實際生活困難。

  比如,陜西對具有本省戶籍的城鄉低保家庭中60周歲及以上的重度失能和完全失能老年人給予每人每月200元補貼;北京為失能、失智和高齡老人等符合條件的對象提供每週一次入戶探訪、每月免費理髮一次等基本服務;廣西為70周歲及以上經濟困難老年人,按照每人每月不低於50元的標準發放補貼,目前已為全區超過40萬經濟困難老年人發放養老服務補貼。

  養老助餐守護老年人“舌尖上的幸福”

  中午時分,廣西壯族自治區南寧市青秀區大板三社區長者飯堂裏,飯菜飄香,前來就餐的老年人絡繹不絕。“這裡離家近,飯菜還便宜,比自己做飯方便多了。”老人們讚不絕口。

  不但方便實惠,這個助餐點還很有“智慧”——老年人持身份證完成首次登記後即可通過刷臉、刷碼、刷卡等多種方式便捷用餐,平均每餐6—13元不等,飯堂還配有“流動助餐車”,可以配送到周邊5公里內助餐點。

  “目前註冊用餐的老年人達到2711人,我們平均每天提供助餐服務260人次,每到飯點,飯堂裏坐得滿滿當當。”這家長者飯堂的負責人告訴記者。

  這是廣西財政支持開展老年助餐服務的縮影。2024年1月,廣西壯族自治區民政廳、財政廳等11部門聯合印發《廣西積極發展老年助餐服務實施方案》,為此,自治區財政從中央專項彩票公益金中安排老年助餐經費約1200萬元,支持全區超過796個街道(鄉鎮)層面老年助餐點添置更新設施設備。與此同時,2024年專項安排自治區福利彩票公益金1500多萬元,用於各地結合實際實施長者食堂、老年助餐點改造建設;市縣財政也因地制宜&&相關建設和運營補貼政策,先後投入1400多萬元給予就餐、送餐補助。截至2024年11月底,廣西建有老年助餐點304家,其中城市老年助餐點195個、農村老年助餐點109個,覆蓋服務約15萬老年人,累計開展老年助餐服務360萬人次,受到老年人的普遍歡迎和廣泛好評。

  實現“吃飯自由”,是老年群體最迫切的願望之一。2023年10月,民政部、國家發展改革委、財政部等11部門聯合發布《積極發展老年助餐服務行動方案》,計劃到2025年底全國城鄉社區老年助餐服務覆蓋率實現較大幅度提升,服務網絡形成一定規模。

  提供優質、便捷的老年助餐服務,離不開社會餐飲企業的積極參與,而保證這些企業在普惠供餐的同時實現可持續發展,政府的支持必不可少。2024年中央財政安排3億元引導資金,為老年助餐服務提供有力支持。地方各級財政部門按照要求,制定了符合本地實際情況和助餐模式特點的補助政策,分門別類細化對不同助餐機構、不同助餐對象的補助方式和補助標準,確保補助政策精準有效。

  從各地財政的實踐來看,支持政策由最初“補供方”優化為“供需並補”,旨在激勵供需雙方共同參與——

  2024年4月,《江蘇省“舒心助餐”專項行動實施方案》印發後,江蘇各級財政部門立足實際情況制定了包括設施建設補貼、設施運營補貼和老年人就餐補貼等3類老年助餐服務補貼政策。例如,常州市各區根據老年助餐運營機構等級資質條件、基礎設施建設標準和運營、配餐人次等情況給予5萬—15萬元的一次性建設補貼和2萬—5萬元的年度運行補貼;各區、街道統籌各級各類資金對本戶籍地老年人就餐給予每餐3—5元的就餐補貼。

  2022年實施的《北京市西城區養老助餐服務實施細則(試行)》通過就餐補貼和運營補貼有效拉動了老年人就餐消費;通過建設補貼促進社會力量擴大服務供給,進一步織密養老助餐服務網絡;通過獎勵補貼激勵養老助餐點不斷創新服務模式、提升服務能力。2024年3月,西城區對養老助餐服務補貼發放頻次進行優化調整,將原來的按季度發放調整為按月發放。

  在四川省綿竹市,市財政按照1000元/月的標準為老年助餐機構發放1年的運營補助,截至2024年12月,已為8個助餐服務機構發放9.6萬元運營補貼;對60周歲(含)至70周歲老年人、70周歲(含)以上老年人、特殊困難老年人,分別按照每餐3元、4元、6元標準進行就餐補助,截至2024年11月,已發放36.75萬人次老年就餐補助139萬元。

  適老化改造使居家養老更安心

  2024年,家住江蘇省無錫市新吳區新安街道的晏海泉老人用上了具備跌倒檢測功能的智能拐杖,一旦檢測到老人摔倒,智能拐杖會立即發出高分貝報警。

  小時候患小兒麻痹症導致的肢體重殘讓72歲的晏海泉完全喪失勞動能力,長年單身獨居,家庭生活困難。考慮到晏海泉老人的特殊需求,在對老人的家進行適老化改造時,除了添置防灑碗、助餐筷、洗頭盆、可調節靠背器、適老椅等基礎設施,改造團隊還為他量身設計了這款智能拐杖,並添置了一台熄火保護燃氣灶,這一裝置能夠在火焰意外熄滅時自動檢測,同時自動關閉燃氣閥,防止燃氣泄漏。

  讓晏海泉老人頗為感動的是,自己享受到了政府補貼、慈善捐贈以及專業團隊的上門服務。此次適老化改造工作共計花費1497.6元,按照江蘇省消費品以舊換新居家適老化改造補貼標準,政府補貼了748.8元;考慮到老人的家庭情況,剩餘金額全部由新安街道慈善協會救助。

  為改善老年人居家生活環境,2024年,江蘇省財政大力推動超長期國債資金支持消費品以舊換新居家適老化改造工作,覆蓋2000多萬常住老年人,目前已下達專項資金3億元。

  適老化改造是幫助老年人實現安心在家的重要舉措。2024年以來,包括北京、江蘇、深圳、寧夏在內的多個省市將適老化改造納入以舊換新政策支持範圍,並公布了具體補貼細則——

  《北京市促進居家適老化改造産品消費工作方案》明確,北京市60周歲及以上戶籍老年人可享受補貼,其中60—79周歲老年人補貼60%、補貼上限每戶5000元,80周歲及以上老年人補貼80%、補貼上限每戶5000元;

  深圳市利用超長期特別國債資金支持該市老年人購買智慧化、智能化適老産品,年滿60周歲及以上的深圳市戶籍老年人且符合規定條件的,經審定可獲得資助名額,最高補貼1.2萬元;

  2024年9月,寧夏補貼1億元推動居家適老化改造“煥新”,對老年人購買適老化産品按購置總價的50%進行補貼,政府補貼金額最高不超過10000元/人。

  ……

  2024年以來,我國養老服務保障制度不斷健全、保障水平穩步提高、保障舉措更加暖心。在各級財政的大力支持下,從老有所養到老有所享、老有所樂的溫暖圖景正在成為現實。(作者:張思楠)

【糾錯】 【責任編輯:柳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