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29日,“2025大理詩歌季·最早叫雲南的地方·《詩刊》社第41屆青春詩會”在雲南省祥雲縣啟動。本屆青春詩會以“青春為媒·詩遇祥雲”為主題,旨在將詩歌與祥雲的歷史文化、城鄉發展深度融合,為青年詩人提供創作靈感,同時以詩歌為媒介,展示一個歷史與現代交融、人文與自然和諧的詩意祥雲。
青春詩會是中國極具影響力的權威詩歌品牌活動,被譽為中國詩壇的“黃埔軍校”,舒婷、吉狄馬加、顧城、楊克等一大批詩人從這裡走向更廣闊的天地。第41屆青春詩會學員分別是:曹暢(灰一)、李聿中、周子菲(周幼安)、席地、張媛媛、趙琳、張端端、李新新、王江平、劉遠航(蘇畫天)、易敏、李鳳(拉瑪安鴿)、梁茜(希賢)、吳永強(老四)、許勁草(勁草)。
《詩刊》社主編李少君介紹説,本屆詩會選擇祥雲,正是看中其“雲南之源”的歷史坐標和深厚的文化底蘊,“這裡的山川風物,一草一木,都浸潤着古老傳説與詩情畫意”。他鼓勵青年詩人在此傾聽歷史迴響、捕捉時代脈搏,書寫屬於我們這一代人的青春樂章。
學員王江平從寫下第一首詩到入選青春詩會,用了近15年時間。參加本屆青春詩會,他感覺沉甸甸的:“青春詩會選擇了我們,其實也是將這份責任傳遞到我們手裏。”他呼籲青年詩人不僅要關注個人經驗與語言技藝,更要向外拓展,與歷史、文化、社會建立&&,寫出具有時代背景與人文深度的作品。
啟動儀式上,還舉行了“彩雲南現”同題詩徵集活動頒獎儀式。《詩刊》社副主編霍俊明,雲南省作協駐會副主席、大理大學文學院院長納張元,雲南省作協秘書長楊榮昌為獲獎代表韋慶龍、火棠、鬱東頒發榮譽證書。該活動自啟動以來受到詩人和讀者熱烈響應,共評選出一等獎2名、二等獎5名、三等獎10名、優秀獎20名。
詩會期間,學員與導師圍繞“雲南祥雲·遇見青春”等主題展開研討,並深入青海湖、雲南驛、七宣村、王家莊烈士故居、大理(祥雲)國際陸港等地采風,用詩心感受時代,用筆觸記錄祥雲。此外,詩會還與“青海湖之戀”七夕系列活動聯動,推出音詩畫晚會、農民讀書分享會、“詩遇非遺”體驗等公眾文化活動,推動詩歌與全民閱讀、文旅産業深度融合。
中國作家協會詩歌委員會主任、中國作家協會原副主席吉狄馬加,大理州委常委、州委秘書長楊瑜,大理州人大常委會副主任李鬱華,祥雲縣委書記、雲南祥雲經開區黨工委書記張建榮,甘肅民族師範學院原副院長、詩人阿信,重慶市作協副主席李元勝,北京外國語大學教授汪劍釗,北京大學副教授秦立彥等出席活動。啟動儀式由中國詩歌網總編輯、《詩刊》社融媒體中心主任金石開主持。(光明日報全媒體記者劉江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