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悅聽】江蘇揚州:古運河邊上的城市書房
2025-07-29 11:13:45 來源:新華網
新華悅聽,值得一聽。大家好,這裡是《新華悅聽》,我是本期主播鹿平,今天給大家分享的文章是長篇報告文學《有書香的地方:中國全民閱讀紀事》一書中的《江蘇揚州:古運河邊上的城市書房》(節選)。
我自認為對揚州的文化內涵比較熟悉。且不説“煙花三月下揚州”“十年一覺揚州夢”“淺深紅樹見揚州”“春風十里揚州路”“待羔兒、酒罷又烹茶,揚州鶴”“十里揚州風物妍,出落着神仙”“煙月揚州如夢寐”“蟬聲相送到揚州”“天下三分明月夜,二分無賴是揚州”等古詩詞奪魂攝魄,且不説瘦西湖、五亭橋、何園、個園、古運河等精緻風景引人遐想,也且不説揚州古代詩人張若虛、秦觀、鄭板橋,現代作家朱自清、汪曾祺等錦繡詩文令我等膜拜,單是淮揚菜係之揚州特色“早上皮包水,晚上水包皮”等生活趣味都令我等俗人唸唸不忘。
何況作為一個出版人,我對我國雕版印刷技藝的卓越代表城市揚州一直恭敬膜拜。歷史上,我國雕版印刷亦被稱為揚州雕版印刷。2006年,“揚州的雕版印刷技藝”項目被列入首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産代表性項目名錄。2009年,以揚州為代表的“中國雕版印刷技藝”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列入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産代表作名錄。實話説,每每説到揚州,我最先想到的不是煙花三月和淮揚菜,而是揚州雕版印刷。
無論是唐詩宋詞的揚州、風景別致的揚州,還是文人墨客的揚州、吃喝玩樂的揚州,都受益於印刷的傳播!
揚州的城市書房理當在全民閱讀中出彩!
我們是從江陰冒雨驅車一個多小時來到揚州的。根據安排,直接來到三灣濕地公園東門跟前來接待的朱館長他們會合。朱館長領我們進入寬闊的三灣濕地公園,整個公園的建築風格素雅且古樸。晌午時分,大雨剛停,公園裏幾乎沒有游客,顯得空闊而清新。他先把正前方遠處蘆葦掩映、綠水盈盈的古運河指給我們看,接下來就指着左前方的一座兩層小樓告訴我,這是三灣城市書房。兩層小樓的一樓四面通透,設置了很多椅凳。小樓臨古運河而建,融入了中國傳統水岸建築中水榭和畫舫的元素,不遠處蜿蜒流淌的運河水成了小樓的借景,使得小樓宛如浮在水面上。這就是被網友稱譽的揚州第一家“藏”在濕地公園內的城市書房。
走進小樓,一樓的通透和椅凳讓我覺得美妙無比。這裡沒有書房應有的書架和書籍,因為在濕漉漉的濕地空氣中顯然不能敞開放置書籍。市民游客可以在此靜坐小憩,可以看運河水拍打千年古岸,可以聽黃鸝在翠柳上鳴叫,可以在這裡懷想唐詩宋韻。這又何嘗不是一種閱讀!
要讀書就循着木梯上到二樓。二樓裏咖啡色的實木傢具、布藝椅以及臨江窗戶營造出優雅靜謐的閱讀氛圍。正大廳懸挂着一盞直徑大約1米的鳥巢燈,鳥巢燈似乎用金黃色竹篾編織而成,洋溢着熱烈而成熟的生命狀態。
書房管理人員上前來給我介紹,書房有200多平方米,藏書近2萬冊,報刊20余種,主要是綜合、歷史、藝術、文學等類別的書籍,注意滿足不同年齡段市民的閱讀需求。另外,在這裡可以閱讀30萬種電子書,進入30個大型數據庫和揚州市圖書館的6個自建數據庫。書房為閱讀者提供辦證、借閱、還書、消毒等服務,辦證、借還書可以實現全自助服務。自從開辦以來,周末來此的讀者每天可達五六百人。
書房很安靜很舒適,因為剛下過雨,讀者不太多,三三兩兩各自看書寫作,氛圍溫馨。如此小而美的書房,我不忍心匆匆瀏覽一遍而過,於是找了一張臨窗空位坐下,窗外不遠處就是運河。恰好書桌對面坐著一位老爺爺,我們目光觸碰,於是我問他:老人家經常來這家書房嗎?老爺爺和善一笑,説:我們是外地游客,碰到雨,在這裡躲雨。他身後坐著一位老太太,然後是一對中年夫妻,再後面是一男一女兩個小孩。我問:你們一家人來揚州旅游?他説是的。我告訴他外面雨停了。他略側過腦袋朝兩個小孩看看,沒説話。兩個小孩看年齡大概是小學中高年級學生,正各捧着一本書在看。我明白,老人家不願意就此打斷小孫子們的閱讀,權且繼續臨窗觀賞運河風景,等待兩個小孫子讀書盡興。
真好!在揚州,在這裡,任何人都可以享受輕鬆,享受悠閒,只做你自己,或者讀書,或者看風景,人生姑且任意去留。
《有書香的地方:中國全民閱讀紀事》
聶震寧 安徽教育出版社
內容簡介
這是一部飽滿的閱讀之書。它以厚重的資料、綿長的行跡,更以真切的故事,書寫了作者對閱讀的虔誠與篤信,記錄了全民閱讀伴隨中華兒女不斷提升自我、共同進步的溫馨歷程。遍訪天南海北,親歷重鎮遠鄉,作者用對全民閱讀勝景的摹寫,展現了萬千讀者對閱讀的相同熱愛,顯示了全民閱讀參與者的具體形象,還原了祖國南北在在處處的鬱鬱書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