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向雙創能力培養的地方高師院校實踐教學模式創新與實踐研究-新華網
新華網 > > 正文
2025 07/23 17:33:02
來源:新華網

面向雙創能力培養的地方高師院校實踐教學模式創新與實踐研究

字體:

  隨着新一輪科技革命與産業革命對人才提出新要求,在教育強國戰略與《國務院辦公廳關於深化高等學校創新創業教育改革的實施意見》指引下,承擔着為地方培養基礎教育人才、提供教育服務的地方高師院校,亟須突破傳統教學模式限制,以幫助學生更好地適應經濟社會發展需求,同時滿足區域教育發展對高素質師資的迫切需求。本文則探討了面向雙創能力培養的地方高師院校實踐教學模式創新與實踐。

  以學生為中心,優化實踐教學理念

  學校應設計差異化實踐課程,滿足學生個性化發展需求。如為有創業意向的學生開設創業訓練營,為傾向學術創新的學生提供科研實踐機會。具體而言,教師應以學生的認知規律、興趣需求與成長訴求為導向,設計實踐教學目標、選擇教學內容及設計教學過程,讓學生成為實踐場景的主動建構者、問題探索的自主決策者、成果創造的核心主導者。例如,學生可根據興趣參與社會調研、教育産品開發或公益創業項目,在實踐中增強創新思維與實踐能力。這種以學生為中心的實踐教學理念,不僅有助於滿足學生個性化發展與社會多元化需求,還喚醒學生的內在潛能,讓他們在實踐中實現知識、能力與價值觀的協同生長,為加快教育現代化、建設教育強國、辦好人民滿意的教育提供強有力的人才支撐。

  以需求為導向,優化實踐課程內容

  當前各學科邊界逐漸模糊,面對複雜多變的應用型問題,學校開展跨學科學習,有助於學生創新能力發展。對此,地方高師院校需突破專業限制,增設跨學科實踐課程,並按照基礎模塊、專業模塊和創新模塊的思路,將實踐課程模塊化,滿足不同層次學生學習需求。例如,教師可結合教育學與人工智能技術,開發智能教學系統項目,培養學生多維度思考問題和綜合解決問題能力、國際視野和國際競爭力;將傳統單一的、驗證性的實驗項目,改進為設計性、綜合性及研究性實驗項目,使學生能夠運用已有知識解決實際問題,提高跨學科知識運用能力。同時,教師還應根據教育領域的最新發展動態和用人需求,及時更新和優化實踐教學內容,增加人工智能、大數據、虛擬現實(VR)等前沿技術,確保教學內容與行業需求同步。例如,在教學中引入人工智能教育案例,提高學生運用人工智能檢索信息、制定方案、整合能力加工信息等輔助學習,進而提升學生創新能力。這種以需求為導向的課程優化,增強實踐教學的前沿性和實踐性,培養學生的綜合應用能力,為培養創新型、應用型人才提供了有力支持。

  以項目為驅動,優化實踐教學方式

  地方高師院校實踐教學的創新,不僅意味着教學方法和手段的創新,更在於以項目為主軸,開展實踐教學。項目是學生在工作中可能面臨的“真實世界”的非結構化的問題,沒有固定的解決方法和過程,學生通過在真實、複雜的項目中探究與創造,獲得知識與技能,促進其創新思維和實踐能力提升。如開發教育類APP或策劃社區教育服務活動,在解決實際問題中鍛煉創新思維。在項目內容選擇上,需貼合學生專業背景與區域經濟需求。例如結合師範特色,引入真實案例,組織學生設計面向區域教育發展的創新教學方案,用智用力探索解決教育問題的方法和路徑,為學生提供更加豐富、有趣和有效的學習體驗,提高學生的實踐能力和問題解決能力。項目實施過程中,學生需直面現實問題,用心用情完成市場調研、方案設計與成果展示等環節,從而培養團隊協作與資源整合能力,為自身職業發展注入強大動力。學校可通過舉辦創新創業大賽或項目路演,搭建展示&&,在導師指導下,激勵學生將黨的教育方針和育人藍圖創造性落實到創意轉化中,形成創業實踐成果。借助項目驅動實踐教學改革,不僅提升教學效能和增強學生的創新能力,還在實踐中增強了學生對教師職業的經驗、興趣與信心。

  以資源共享為引擎,優化實踐教學&&

  培養創新型人才,地方高師院校理應聚焦教育行業需求,以資源共享為引擎,構建校企協同育人實踐教學&&,使人才培養能夠緊密對接地方教育實際需求,促進教學與産業深度融合。地方高師院校與地方企業共建實踐基地,通過組織學生參與基地實習項目,如與教育科技公司合作開發在線學習&&,為學生提供真實創業場景,讓其在實踐中掌握創業技能,增強師生創新精神、創業意識和創新創業能力。地方高師院校還通過實施“校內設計與訓練+校外實踐與應用”機制,與企業建立創新創業聯盟,共享資源與信息。例如,聯合教育企業開發區域性教育産品,讓學生在實踐中既服務地方經濟,又提升雙創能力。地方高師院校還可以聘請不同行業導師,依託第二課堂舉辦創業節或創新論壇,將當前行業的新知識、新技術、新方法融入授課中,為學生提供前沿行業動態和創業實踐案例,激發學生創業熱情,營造雙創生態,培養學生的實踐能力和創新精神。

  面向雙創能力培養的地方高師院校實踐教學模式創新,倡導以學生為中心、以需求為導向、以項目為驅動、以資源共享為引擎,推動實踐教學模式創新,進而落實對學生雙創能力的培養,促進創新型人才涌現,滿足教育行業人才培養需求。未來,地方高師院校應持續深化實踐教學改革,完善實訓&&與資源整合機制,優化實踐課程設置,動態調整教學內容,構建面向雙創能力培養的實踐教學模式,為地方培養創新型人才,為區域經濟與教育現代化持續注入新動能。(作者:韋慧旋,廣西科技師範學院教育學院)

  【基金項目】本文係廣西教育科學“十四五”規劃2025年度重大課題“人工智能賦能廣西教師教育改革的路徑與對策研究”(2025JD08)

【糾錯】 【責任編輯:趙碧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