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進閱讀深處——第十、十一、十二屆全國政協委員聶震寧談全民閱讀-新華網
新華網 > > 正文
2025 04/17 10:45:48
來源:人民政協報

走進閱讀深處——第十、十一、十二屆全國政協委員聶震寧談全民閱讀

字體:

編者按

  春暖花開,書香致遠。在當今時代,文化要繁榮、國家要強盛、民族要復興,都離不開讀書帶來的文化沉澱和精神力量。當全民閱讀蔚然成風,如何深化全民閱讀活動,不斷拓展閱讀的深度廣度,成為社會發展的“大題目”。

  “當今社會,為什麼讀書、讀什麼書、怎麼讀書當然是大問題,全民閱讀更是社會發展的大題目。”第十、十一、十二屆全國政協委員,中國出版協會全民閱讀工作委員會主任聶震寧長年致力於全民閱讀推廣與實踐,其新書《尋覓書香:聶震寧閱讀新論》更是收錄了他最新的感悟與思考。在世界讀書日即將來臨之際,聶震寧帶我們走進閱讀深處,尋覓書香,體悟閱讀之美、閱讀之樂。

  尋覓書香

  “大題小作”,是聶震寧為《尋覓書香:聶震寧閱讀新論》貼的標籤。

  “這本書寫的大都是小文章。為什麼?道理當然很簡單,天底下,越是大題目,越要從細處入手。”在聶震寧看來,全民閱讀的題目越大,越要從可行易行之處做起,從具體事情做起,讓更多的人明白讀書的好處、感覺到閱讀的好處,養成閱讀的習慣、愛上閱讀。這是我們開展全民閱讀應該有的思路和思想準備。

  翻開書頁,《我們為什麼要閱讀》《閱讀力決定學習力》《去書店買書意味着什麼》……書中一篇篇有關閱讀“具體事情”的“小文章”,展現着聶震寧對閱讀和文化的深厚情感。

  “閱讀能讓人們聽聖賢指點,與智者對話,於靜夜聞書香,以慢生活釀思想,在無邊書海裏陶情冶趣,開闊胸襟。讀書如品茗,滋味在其中,讀以致知,讀以致用,讀以修為,讀以致樂。”這是聶震寧對於“我們為什麼要閱讀”的最新思考。

  “讀以致知是人類閱讀的原動力,源於人類與生俱來的天性,無論何時只要遇到所不了解的、感到新奇的事物,內心都會有一種閱讀的衝動。讀以致用則是人類謀求發展的閱讀動力,所謂‘書到用時方恨少’,人類要生存發展,需要通過閱讀學習來掌握更多知識和本領。讀以修為是一種追求完美的人格昇華,誠如‘腹有詩書氣自華’。讀以致樂在我看來堪稱全民閱讀的最高境界,特別是當人們將閱讀視為一件終身快樂的事情,並使之融入日常生活,成為一種不可或缺的生活習慣與生活方式時,閱讀的價值得到最為充分的彰顯。”聶震寧娓娓道來,深入剖析自己的見解。

  讀書與寫作

  每天清晨五六點,天剛濛濛亮,一盞燈、一杯茶、一本書或一台電腦,勾勒着聶震寧雷打不動的讀書或寫作的場景。

  “我喜歡讀書,年輕時我隨時隨地都能捧起書來閱讀,隨着年齡的增長,如今清晨成為我專屬的閱讀時光。”聶震寧説道,“可能因為我青少年時代有過失學的經歷,總想用讀書來彌補我不夠完整的教育經歷,追回我的青春。”翻閱他2023年創作出版的《書生行》,在這本將閱讀理念灌注於文學創作的長篇小説中,可窺見20世紀中期老師帶領他如何在圖書館認真讀書的情景。

  在閒暇時間,閱讀那些未曾涉足的經典著作,或重新品味曾經讀過的經典,是聶震寧讀書生活的一部分。而更多的,則是為了寫作的閱讀。最近,他剛剛寫完一部20多萬字的有關鄒韜奮先生的長篇紀實文學作品,在創作過程中,聶震寧將鄒韜奮的作品及與其有關著作反復研讀,並在寫作中不斷深化自己的感受與思考。

  在聶震寧的閱讀與寫作生涯中,在政協的讀書與寫作,於他有着特殊的意義。“我是連續三屆的全國政協委員,整整15年,但對我而言,這段經歷的價值又不止15年。”聶震寧回顧道,“在充滿濃郁書香的政協大家庭中,匯聚了眾多飽學之士,無論是會議交流還是日常思想碰撞,都在他們身上汲取了無盡的智慧,受益匪淺。”令聶震寧印象最為深刻的是,政協委員之間相互促進、相互 啟發的氛圍極為濃厚。比如有委員首次提出設立國家讀書日的建議,這一具有前瞻性和創新性的想法,帶給他極大的鼓舞和 啟發。此後,他見證並參與了閱讀活動從星星之火到如火如荼地發展。

  《捨不得讀完的書》《閱讀的藝術》……一本本閱讀隨筆集的出版,凝結着他在政協&&上的閱讀哲思。“15年政協履職,一生政協情緣,我收穫滿滿,閱讀與寫作已然是我生命中的‘不可或缺’。”聶震寧感慨地説道。

  數字時代的閱讀

  從加強優秀出版物供給到公共圖書館創新發展,從建設農家書屋到城市書房創新,從開展親子閱讀到實施中小學生讀書行動,從提倡紙質閱讀到適應數字化閱讀……如今,全民閱讀已逐漸發展為社會趨勢,並上升為國家發展戰略。越來越多熱愛讀書的人涌現出來,成為全民閱讀的推動者與引領者,共同營造出全民閱讀的良好社會氛圍。

  人工智能的發展為閱讀帶來諸多新變化,它能夠通過大數據分析和信息整合創造出大量新內容。在聶震寧看來,“我們應該積極主動參與其中,借助人工智能的力量,提升自己的閱讀能力與創新能力。同時,人工智能的興起與介入並不意味着它對傳統出版行業的全面衝擊與替代,相反兩者更多地呈現一種深度融合和共生的‘互文’關係,共同構建全新的閱讀生態。”

  如何在數字時代更好地閱讀?早在聶震寧2017年出版的《閱讀力》一書的封面上,就醒目地印刻着“忙時讀屏,閒時讀書”八個大字。“這是我的閱讀主張,現在仍不覺過時,想要引導人們在忙碌時可以利用電子設備進行快速閱讀,閒暇時則非常有必要完整地讀一本書。”聶震寧認為,隨着人工智能的深入使用,趣味性不斷增強的碎片化閱讀能讓人們在短暫的閒暇中迅速獲取豐富的知識與信息,獲得良好的閱讀體驗,畢竟並非所有知識都需要系統深入學習。但享受碎片化閱讀所帶來的便利的同時,仍然不可忘記讀整本書籍的重要性,其所蘊含的深刻思想和智慧,是我們解決現實問題的堅實支撐。

  “在信息化時代,我們能夠擁有豐富多樣的閱讀方式,這無疑是當代人的幸運。但我們不能僅僅滿足於消費和享受這些閱讀載體所帶來的便利,應追求更高質量的閱讀體驗,從閱讀中汲取更多的智慧與力量。”聶震寧語重心長地説。

  如今,走上中國出版協會全民閱讀工作委員會主任崗位的聶震寧,依然用腳步丈量着全民閱讀的每個角落。他熱情高漲地談着近期的規劃:中國出版協會全民閱讀委員會正在積極籌備“百社千校萬里行”大型公益閱讀活動,旨在大力推進書香校園建設。聶震寧介紹道:“深化全民閱讀活動,體現在多個方面,包括閱讀內容的深度挖掘、閱讀方式傳統與現代的有機結合等,其中尤為重要的是深化青少年學生的閱讀。希望能夠以此為契機,啟迪青少年養成良好的閱讀習慣,在快樂閱讀中健康成長。”(記者 張麗)

【糾錯】 【責任編輯:李世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