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悅聽】從賈探春和林徽因看女性的覺醒與破繭
2025-04-01 16:16:10 來源:新華網
新華悅聽,值得一聽。大家好,我是來自中國傳媒大學播音主持藝術學院的大學生品讀人張淏琳。
有沒有一本書能夠讓人百讀不厭讀一輩子呢?我的答案是《紅樓夢》。第一次翻開它的時候我只有十四歲,因為年齡太小了只能看懂簡單的情節,用淺薄的理解憐憫黛玉的悲哀;十七歲,因為備考需要我再次翻開了它,細細品讀我開始了解人物之間的關係,分析他們的命運;二十歲,當我又一次打開這本書,我開始被作者的寫作手法吸引,被故事的情節所打動。我發現原來每個人物的命運早就寫在開篇的判詞裏,原來人物的名字也能映射出一個人的結局,原來《紅樓夢》裏為人處世的方法放在當今社會也是一門智慧。每次翻開《紅樓夢》都有不一樣的理解,更又意想不到的收穫。最近,一本叫《人間紅樓》的書又重新打開了我對它的定義。
翻開這本書的時候,我被一個小標題吸引住了:從賈探春到林徽因。最初看到這個標題的時候我非常的好奇,賈探春和林徽因之間隔了兩個多世紀,她們怎麼會有&&呢?後來,在書裏我找到了作者潘向黎給我的答案。
先來聊聊探春吧,賈府庶出,資歷平庸,不是《紅樓夢》裏的主角。這樣的女性在大觀園看起來像是一抓一大把,但是如果你細細品讀,就會發現探春是個很不尋常的姑娘。
她美的不尋常。林黛玉初進賈府的時候,曹雪芹對探春出場的描寫就極其引人矚目:“削肩細腰,長挑身材,鴨蛋臉面,俊眼修眉,顧盼神飛,文彩精華,見之忘俗。”她的美,不是黛玉那種自帶仙氣飄逸的美,也不像寶釵那樣圓潤端整的美,而是俊秀脫俗頗有氣場的美。用我們現在的話説,就是腹有詩書氣自華,長得美是她身上最不起眼的優點。
除了長相,她的思想觀念更是不尋常。就在大觀園其她女子還在受到封建傳統禮教的約束時,在她的身上我們已經可以看見想要掙脫開傳統枷鎖束縛的痕跡了。探春接替鳳姐管理賈府期間,遇到趙姨娘上門鬧事,她不但嚴詞拒絕,而且對代表鳳姐來的平兒也不假以辭色。除此之外,她還將大觀園實行區域承包制,並放手革除好幾項不合理的支出,將榮國府沿襲多年的痹症如快刀斬亂麻般的去除。要知道在那個時代,女性管家本來就會受到層層的阻礙,誰也沒有想到探春身上竟然有現代管理的思維和如此優秀的業務能力,她在那個女子無法走出去的時代,就已經開始了“立事業”的嘗試。這也難怪鳳姐在得知此事之後脫口而出就是稱讚:“好個三姑娘!”
如果用一種花來形容探春,我覺得一定是一朵無人不愛又帶着刺的玫瑰,優雅又有鋒芒。這時候再聽一遍探春的心聲:“我但凡是個男人,可以出的去,我早走了,立一番事業,自有我的道理。”真的不得不感慨在那個傳統封建的年代,像探春這樣意識超前的女性,是何等的珍貴與難得。但是,在那個時代,即便探春早已明白,女性的光明前程是受教育、走出去、立事業,她也不得不向命運妥協。當賈府即將沒落需要遠嫁和親的時候,那個有才華、有見識、有勇有謀的庶出閨閣女子就成為了為家族犧牲的不二人選。而她的余生,也註定像一個斷了線的風箏一樣,再也回不去了。
説到這您可能會好奇了,可這和林徽因有什麼關係呢?原來,作者在林徽因的身上為命運無解的探春找到了女性自由的出路。
林徽因出生於1904年,她深受父親的喜愛,但她的妾室母親卻長期受到父親的冷落。作為家裏的長女,她受父親的委託早早擔起了家裏的重任。她的身上和探春是有相似處的:一樣是庶出的女孩家,一樣是美貌和才華兼具,一樣是受到器重過早擔起重任,內心敏感又不得不露出鋒芒。但相比探春,林徽因的幸運在於深受西學熏染的外交家父親,絲毫沒有重男輕女,而且格外看重她。十六歲那年,她跟隨父親游歷歐洲,此後靠自己的努力留在倫敦上學,擁有自己的事業,活成了當時中國絕大部分女性夢都不敢夢到的樣子。
探春和林徽因之間隔着兩百多年的時光,但因為時代不同,探春苦惱的“走不出去”和“我但凡是個男人”,到了林徽因已經不成問題了。在二百多年後那個依然重男輕女的時代,她不但走出了家門,還走出了國門,探春的夢想她實現了。
透過這兩位女性,我仿佛望見了歷史長河中數代的女性們。數千年來,她們無不為爭取自由而努力着。探春和林徽因是這些女性群像的縮影,更是這條爭取自由之路最好的親歷者。那句一直以來縈繞在我們耳畔的“女人是水做的骨肉”,它到底是什麼意思呢?我想或許是當女性如清澈的溪流擁有了穿越阻擋出路山嶺與巨石的勇氣,活成了大江大河,她們是如此地有力量,又是如此地開闊。
紅樓無限意,盡在人間事。品讀紅樓,但又不局限於紅樓,作者用別致的角度告訴我們或許這就是讀紅樓夢的意義所在吧。聽到這如果您也想和我一起從小角度解讀紅樓夢,就請打開《人間紅樓》尋找答案吧!感謝您的收聽,我們下期再見。
《人間紅樓》
潘向黎 江蘇鳳凰文藝出版社
內容簡介
一千個人心裏有一千部《紅樓夢》,《紅樓夢》裏到底是什麼在吸引着所有人?如何真正進入曹雪芹的紅樓夢世界?小説家、學者潘向黎窮在這部作品中和曹雪芹展開了一場關於至情與人性的跨時空對話,破解了曹雪芹的文學寫作密碼,讀出了曹雪芹隱藏在文字肌理之中的心跳,洞悉了《紅樓夢》裏的悲喜、愛恨、衝突、聚散與命運,徹悟了《紅樓夢》裏的真偽、清濁、高下、性靈與境界。講經典、説故事、談人生,潘向黎獨具慧眼看紅樓、酣暢淋漓話人生,她給大眾讀者提供了再次愛上這部生命之書、青春之書、至情之書的機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