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夏書箋:辛勤勞動與心懷夢想,就是“腳踏實地,仰望星空”-新華網
新華網 > > 正文
2024 05/08 14:26:23
來源:新華網

初夏書箋:辛勤勞動與心懷夢想,就是“腳踏實地,仰望星空”

字體:

  繁花似錦的春季悄然過去,綠樹濃蔭的夏季翩然而至。季節變了,氣候變了,但在歲月的長河裏,有些東西卻不會變化,譬如勤勞能夠帶來踏實的滿足感,夢想能夠指引人生前進的方向。“腳踏實地,仰望星空”就是最好的詮釋。中外諸多作家也曾在作品中寫下過他們對此的感悟。本期“初夏書箋”,與您共讀分享。

 

朱利安·費羅斯:真正的滿足感只有通過辛勤勞動才能獲得

  憑借《唐頓莊園》獲得第63屆美國電視艾美獎最佳編劇的朱利安·費羅斯于2018年推出了小説《昨日將至》。這部作品講述了英國兩個家族長達半個世紀的愛恨情仇和悲歡離合的故事。

  朱利安借由書中一位父親詹姆斯和其兒子奧利弗之間矛盾重重的關係和復雜的心理活動,道出了他自己對于如何才能獲得真正的滿足感的看法:“真正的滿足感只有通過辛勤勞動才能獲得。”因為誰也不會滿意一個“短暫歡愉的人生”。一個人要想獲得真正的滿足,“他必須要有所付出,付出自己的心力”。

姚遠:有時候,一朵花能改變我們的人生態度

  廣玉蘭盛放在江南的初夏時節。在散文作家姚遠的筆下,無論是清晨還是夜晚,尤其是下雨之後,只要聞到廣玉蘭清新的香氣,“所有塵世的疲倦和煩憂也就瞬間煙消雲散”。她從自己的一位愛花的同學身上看到,這位同學即便是疲憊地奔波于求醫問藥之間時,當看到廣玉蘭開放,也會“滿心歡喜”。由此,她感悟到,有些時候,“一朵花能改變我們一天,一月,一年,甚至一生的生活態度。”

  生活裏總有磨難,在心裏開一朵“為自己綻放的廣玉蘭花”,然後,繼續從容地走下去。

巴金:理想不拋棄苦心追求的人

  1985年4月,江蘇某小學“十個尋找理想的孩子”向時年81歲高齡的巴金先生寄去了一封求助信。這十個正上小學五年級的孩子,因被當時社會上“向錢看”等現象所困惑,認為“在理想問題上我們成了十只迷途的羔羊”。于是,孩子們希望能夠從他們心目中擁有“神奇力量”的巴金爺爺那裏找到“打開心靈窗戶的神秘鑰匙”。

  旋即,巴金先生給孩子們寫了一封回信,他肯定了這十個孩子內心都是心懷理想的,“你們在‘向錢看’的社會風氣中感覺到窒息,不正是説明你們的理想起了作用嗎?”

  在回信的末尾,巴金先生以飽含深情的口吻,向這“十個尋找理想的孩子”送出了關于青春與理想的祝願:“只要你們把個人的命運同集體的命運連在一起,把人民和國家的位置放在個人之上,你們就永遠不會‘迷途’。理想不拋棄苦心追求的人,只要不停止追求,你們會沐浴在理想的光輝之中。”

  近40年前這封令人動容的回信,如今讀來,依然令人感到溫暖和激動。

王小波:幹出個樣子來,是人的價值和尊嚴所在

  著名作家王小波的《我的精神家園》一書中,有一篇關于工作與人生的散文。在文中,王小波稱,工作是人一生的主題。“人從工作中可以得到樂趣”,是因為這種樂趣有巨大的好處。對他自己而言,這種好處就是“做我想做的事(這件事對我來説,就是寫小説),並且把它做好”。

  由此,王小波向青年朋友勉勵,人這一生“幹什麼都可以”,但一定“要幹出個樣子來”,因為“這才是人的價值和尊嚴所在”。

郭強:只要功夫到,收獲少不了

  散文作家郭強對于立夏這一天,有著自己獨特的感受。春去夏來,花謝了,葉卻茂盛了,因為“夏季是成長的季節,植物要長得根深葉茂,好去迎接果實累累的秋季”。大地倣佛從稚嫩的嬰幼兒長成了挺拔的少年,為秋日的成熟積累著養分。這種變化,如同一個人逐漸長大、成熟,“應盡的責任和義務一下子落在了肩上”。于是,作家勉勵讀者不要荒廢時間,“只要功夫到,收獲少不了!”

 

統籌:

常君麗

 

編輯:

常君麗

 

朗誦:

沙青、趙世蕓、邱晨、陶冶、危穎

 

記者:

明星、李朋飛(實習)、楊焱彬、陳欣波、

張夢潔、孔令杭、夏越嶠、范長國、王鶴、胡晨歡、

劉潤芝、楊靜、翟濯、毛鑫、丁樂、丁怡全、和愷(實習)

 

攝制:

高夏龍傑、敬斌、郝傑、方金洋

 

報道員:

周翔宇 肖雪晴、王國義、薛建文、周子晰、駱秀先、

葉方傑、陶平、周維艷、陶蕭屹、王蓮、郭楊如熠、

湯聖一、吳雄、郝衛明、張力、范侃侃、施揚、

江方奇、葉曉宇、樓航、陳博、賈冰、孫靚、丁麗欣、

張維堂、張穎、黃振榮、呂春華、張濤、陳子慶、臧東明、

張震、楊懷飛、趙瑞傑、李猛、李金鑫、羅新才、楊燦華、年耀紅

 

新華社音視頻部制作

【糾錯】 【責任編輯:劉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