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哥讀詩】一曲何滿子,幾多辛酸淚-新華網
新華網 > > 正文
2023 11/20 17:31:39
來源:新華網

【空哥讀詩】一曲何滿子,幾多辛酸淚

字體:

  一、

  資料圖片:博物館裏的繪彩陶樂舞俑。 陳琳 供圖

  唐宋王朝,只有兩大“歌舞團”:“皇家歌舞團”和“青樓歌舞團”。那些當紅的歌手或音樂家(詩人),幸運的就能進入朝廷歌功頌德,不幸的就流落青樓風花雪月。“歌舞團”最紅火時期,應當數唐玄宗年代。

  那個年代,當紅歌手&&宮廷周旋於達官貴族也是小菜一碟。據説楊貴妃就因能歌善舞而集萬千寵愛於一身。

  那時當紅的詞作者,如果李白説第二,沒有人敢稱第一的。高傲的六郎親手喂他吃燕窩,奸詐的高力士也得為他脫臭襪子。那時,家裏要有一名好樂師,一定會高朋滿座。福兮,禍之所依。也有因樂師而滿門抄斬的。那些歌手們也不例外。楊貴妃如此,何滿子亦然。

  何滿子係唐玄宗後“皇家歌舞團”裏一名著名的女歌手,深受人們的喜愛。可是,伴君如伴虎。不知因為什麼事,她冒犯了聖上,被判處了死刑。臨刑前,監斬官照例問她有沒有什麼後話交待。何滿子説沒有什麼,作為歌手,希望能在告別人世前再唱一首歌,那可是真正的絕唱。

  她一張口,驚天地,泣鬼神,曲調蒼涼,歌聲悲憤。刑場上空,頓時烏雲滾滾,蒼天為之黯然,太陽為之失色。驚駭萬分的監斬官將這一異象回稟皇上,據傳,唐玄宗也被她那悲憤的歌聲感動,嘆息一聲。

  何滿子的故事迅速傳遍整個大唐王朝,引得世人紛紛感嘆,也引得詩壇一眾大咖元稹、白居易、杜牧等等為她寫詩作賦。白居易《何滿子》詩云:

世傳滿子是人名,

臨就刑時曲始成。

一曲四調歌八疊,

從頭便是斷腸聲。

  元稹作《何滿子歌》:

何滿能歌能宛轉,

天寶年中世稱罕。

嬰刑係在囹固間,

水調哀音歌憤懣。

梨園弟子奏玄宗,

一唱承恩羈網緩。

便將何滿為曲名,

禦譜親題樂府纂。

  《何滿子》的曲調自此誕生了。

二、

  資料圖片:扮演成唐俑的舞蹈演員們宛如從古畫中走出。

  唐玄宗去世四十年多以後,到了唐朝的第十六位皇帝武宗李炎。武宗雖有謀略,任用賢臣李德裕,大敗回紇,平定藩鎮叛亂, 但是可惜癡迷長生之術,年紀輕輕就服用丹藥中毒而死。武宗有個特別寵幸的孟姓才人,武宗病重時問她:我不在了,你該怎麼辦?孟才人&&:皇上您不在了,我活着還有什麼意思呢,我一定要跟隨皇帝而去。隨後便在武宗病床前唱了一首《何滿子》。武宗去世後,孟才人哀痛至死。

  當時一個流浪詩人張祜被孟才人感動,便寫下了這組《宮詞》:

其一

故國三千里,

深宮二十年。

一聲何滿子,

雙淚落君前。

其二

自倚能歌曲,

先皇掌上憐。

新曲何處唱,

腸斷李延年。

  對於這首詩後世的評價一向很高,清代著名文人范大士稱其:“一氣如注。”但張祜寫此《宮詞》時,並沒有什麼更大的名氣。就象杜甫在世時名氣也不是很大一樣。當年張祜初到杭州,拜見了杭州刺史白居易,有意讓當時的詩壇領袖舉薦,可白居易卻並沒有看上張祜。

  其實張祜的詩還是很不錯的。早在憲宗的元和年間,當朝宰相令狐楚就很喜歡他。令狐楚派人收集了張祜的詩作,然後挑選三百首匯製成集,並親自起草奏章,向皇帝舉薦張祜。令狐楚在奏章中説張祜多年流落江湖,很久以來精於詩賦,詩賦風格罕有人比。因此請求給張祜安排適合的官職。

  除了令狐楚,詩人杜牧也非常欣賞張祜的詩,特別酬唱了一首:

七子論詩誰似公,曹劉須在指揮中。

薦衡昔日知文舉,乞火無人作蒯通。

北極樓&長挂夢,西江波浪遠吞空。

可憐故國三千里,虛唱歌詞滿六宮。

  此時,三十多歲的張祜應令狐楚之邀,已經來到長安等待,並寫有一首七絕《京城寓懷》:

三十年持一釣竿,

偶隨書薦入長安。

由來不是求名者,

唯待春風看牡丹。

  正在張祜滿心歡喜等待皇上的“春風雨露”時,卻遇到意想不到的打擊。時任翰林學士承旨的元稹,他正好又是詩壇權威,和白居易又是好友,白居易看不上的,他肯定也不會喜歡。皇上讓元稹來考慮此事,而元稹一句話就將張祜打進了十八層地獄:“張祜的詩乃雕蟲小技,若獎賞他太過分,恐怕會影響陛下的風俗教化。”

  皇上聽罷,一拍大腿,説想起來了!令狐楚給他詩集中那些描寫宮廷生活的詩,什麼“千門開鎖萬燈明,正月中旬動帝京”,什麼“猩猩血彩係頭標,天上齊聲舉畫橈。卻是內人爭意切,六宮紅袖一時招”,頓覺這些後宮秘事確實不宜去“夜總會”大聲歌唱。於是,可憐的張祜只能“雙淚落君前”了。於是,張祜留下一首五絕《書憤》,又去夜場當寫手了:

三十未封侯,

顛狂遍九州。

平生鏌铘劍,

不報小人仇。

  提到《書憤》,大家是不是很熟悉?是的,三百多年以後,六十多歲的陸游被罷官後鬱憤而作“出師未捷身先死,常使英雄淚滿襟”。

  據説張祜看清了自己的命運,再也不到長安、洛陽跑官要官了。他最後一次離開長安時,已落魄到身無分文。為了能回到江南老家,他寫了兩首《愛妾換馬》詩:“恩勞未盡情先盡,暗泣嘶風兩意同。”,忍痛割愛地把隨行的小妾也賣了換馬,幾乎像個叫花子一樣回到了蘇州。回到家裏詩人還不忘自嘲“鄉人笑我窮寒鬼,還似襄陽孟浩然”。

  三、

  宋仁宗(圖源:新華視點)

  到了公元1038年,大唐王朝早已經成為前朝,當時是大宋王朝,仁宗皇帝也執政15年了。因為一場科舉舞弊案,使得《何滿子》又登上了熱搜第一。

  大宋的開國皇帝趙匡胤雖然是一名武將,但他是非常愛讀書的。他跟從周世宗平江淮時,有人向周世宗告密説,他用幾輛車運載自己的私物,其中都是財寶,世宗派人去檢查,車中卻只有幾千卷書籍。建立大宋後,他就制定了重文輕武的治國方針。“書中自有黃金屋”就是宋真宗《勸學詩》中提出的。宋朝因為重視文官,為了盡可能選拔更多的人才進入政壇,對科舉制度改革,並大大增加了錄取的指標。為了公平,宋朝曾經下過規定:鎖廳人參加科舉,如果沒有中舉,是要受處分的。所謂的“鎖廳人”,就是指已經有公職在身的人,他們要去參加考試,只能鎖上自己的辦公室,因此得名。後來改為允許鎖廳人參加科舉,但是文官只能有兩次機會,武官只能有一次機會,考不中也不受懲罰。

  到仁宗景祐四年(公元1037年)開封府的考生就達到了數百人,還不算國子監和其他州府的人數,加起來恐怕得有幾千人。仁宗沒辦法,只能允許他們參加各州府的鄉試。等到放榜的時候,問題就出現了。宰相陳堯佐的第五個兒子陳博古,拿到了開封府的第一名。樞密副使韓億更牛,他四個子孫都參加了這次考試,四個人全部上榜。這一下整個開封炸了鍋了,大家都知道裏面有貓膩,可是面對位高權重的兩人,大家敢怒不敢言。於是,坊間就流傳一首《何滿子》來諷刺陳韓二人。但是,有臥龍的地方必有鳳雛,就有一位膽子大的殿中侍御史蕭定基,他把這件事捅給了仁宗皇帝,還當面背誦了這一首《何滿子》。(蕭定基為殿中侍御史,有士人匿名以《何滿子》嘲之。一日奏事,上曰:“聞外有《何滿子》。”定基曰:“臣知之。”上令定基自歌於殿上,既而貶之。)

  仁宗皇帝雖然仁慈,但智商並不低。但面對這兩大權臣,他也不想過重處罰。這下國子監的學子們更不幹了,他們又把張祜的《何滿子》這首詩每句加上了兩個字,把五言改成了七言,變成了這樣:

天章故國三千里,

學士深宮二十年。

殿院一聲何滿子,

龍圖雙淚落君前。

  高手在民間啊。這四句詩,嘲諷的就是當時的四件時事。

  “天章故國三千里”,指的是天章閣待制范仲淹上書得罪了仁宗,被貶到遙遠的饒州;“學士深宮二十年”,指的是仁宗潛邸時的待制王宗道找到仁宗叫屈,説自己在這個崗位上幹了二十年都沒升遷,希望要個官,於是仁宗把他升遷為龍圖閣學士;“殿院一聲何滿子”,當然就是指陳堯佐和韓億給自己的子孫謀取功名的事;“龍圖雙淚落君前”,指的是龍圖閣學士、權三司使王博文跑到仁宗面前去哭訴,説自己歲數太大了這輩子都沒辦法去樞密府或者相府上班了,仁宗一心軟,過幾天就給他安排了一個樞密副使。

  這四句詩,字字諷刺仁宗虛偽,而且還縱容手下重臣的後代跟寒門布衣搶功名。這首新《何滿子》傳到了仁宗那裏,仁宗只好下了一道詔書:各州府的鄉試鎖廳人和布衣分開考試,各自按照10:3的比例錄取。

  第二年,公元1038年,各州府的舉子集中到開封來參加省試,仁宗又下了一道密詔,讓陳堯佐的兒子陳博古,韓億的四個子孫,以及兩家門下的學生范鎮、家靜等人不要參加考試。這時就有正直的大臣上書:范鎮和家靜兩個人確實有學問,名聲在外,並不是靠陳韓兩家的關係。仁宗説:也行,那就可以參加考試,但降等錄取。同年,陳堯佐罷相,去了鄭州;韓億被罷樞密副使,去了應天府(商丘)。

  這一起震動朝野的科舉舞弊案,就算是畫上了一個句號。但這一科考試,有兩個牛人中榜,一個是前文提到的范鎮,他改變了宋朝科舉考試的規則;一個是司馬光,他廢除了王安石的一系列改革,也改變了大宋王朝的走向。這都是後話了。(譚玉平)

【糾錯】 【責任編輯:高海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