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悅聽】蘇軾:人生如逆旅,我亦是行人-新華網

【新華悅聽】蘇軾:人生如逆旅,我亦是行人

2023-06-02 15:18:09 來源:新華網

  新華悅聽,值得一聽。大家好,這裡是《新華悅聽》,我是本期主播百淵,今天給大家分享的文章節選自《雅宋詞客》一書中的《蘇軾 人生如逆旅,我亦是行人》。

  大宋王朝是一卷辭章,這裡繁華深藏,詞客雲集。這裡,此消彼長,名利交織。這裡,聚散匆匆,圓缺隨意。

  他是宋朝的子民。大宋的歷史,因為他的存在而熠熠生輝,光芒萬丈。

  他為人曠達慷慨,豪邁不羈,才高可傲王侯。他瀟灑俊逸,其詞文或婉轉悠揚,或豪氣幹雲。

  他一生困頓輾轉,仕途跌宕起伏,情海波濤洶湧,但他心性通透,灑脫豁然。他雖置身名利場,但和光同塵,懶於爭執。

  他名動京師,於朝堂掀起風雲,仍舊謙遜、坦蕩。他落魄江湖,往來市井,也不驚憂患,無懼落拓。

  他是大宋的人物,人品若仙。其高遠境界,慷慨性情,明凈之思,自古無人可及。他乃千古才子,一代詞宗,其氣勢與風流不輸盛唐之才子。

  他叫蘇軾,字子瞻,號東坡居士,世稱“蘇東坡”“坡仙”。

  蘇軾生於眉州,是初唐的大臣蘇味道之後。蜀地的山光水色和風土人情賦予他無數的靈思。

  蘇軾生性放達,為人率真,深得道家風範。他學識淵博,涉獵廣泛,堪稱千古第一全才。

  他能詩善畫,獨得妙境。他好酒好茶,好美食,好游山水,並自會佳趣。

  蘇軾自幼聰穎,才思絕妙,清曠高華。少年時便執筆著文,才比子建。他品格卓爾不群,不肯與世為伍,襟懷落落,恩怨分明。

  嘉祐元年(1056年),蘇軾的父親蘇洵帶着蘇軾和蘇轍赴京。次年,蘇軾初登進士第。

  蘇軾以清新灑脫的文風,得主考官歐陽修讚賞:“此人可謂善讀書,善用書,他日文章必獨步天下。”

  一時間,蘇軾譽滿京城。後來,母親程氏去世,他歸家丁憂。

  三載之後,蘇軾更覺成竹在胸。他再度入京,參加科舉考試,獲得三等,成為“百年第一”。那時的他文名遠播,才華超絕,深得權貴器重。

  蘇軾志得意滿,外出任官,回朝後,又得宋英宗賞識其才華,對其恩寵有加。蘇軾本可平步青雲,被擢為翰林,卻因當朝宰相韓琦反對,任了微職。

  直到其父蘇洵離世,蘇軾再度回眉山。丁憂三載,他苦讀史書,不敢懈怠。

  守孝期滿,蘇軾返回朝堂,怎知當年的帝相皆換,朝綱亦改。震動朝野的“王安石變法”,在此時開始。

  就連當初賞識他的歐陽修,亦因與宰相王安石的政見不合而被迫離京。蘇軾不得神宗重用,空有滿腔熱忱,高才雅量,卻無處安放。

  蘇軾請辭出京,開始了一場漫長的人生逆旅。

  他先到杭州任通判,得賞西湖美景,與這座城結下了不解之緣。

  後被調至密州任職,他在密州寫下了千古傳誦的《水調歌頭》。

  水調歌頭

  丙辰中秋,歡飲達旦,大醉。作此篇,兼懷子由。

  明月幾時有,把酒問青天。不知天上宮闕,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風歸去,又恐琼樓玉宇,高處不勝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 間!

  轉朱閣,低綺戶,照無眠。不應有恨,何事長向別時圓?人有悲歡離合,月有陰晴圓缺,此事古難全。但願人長久,千里共嬋 娟。

  皓月當空,把酒抒懷,其境界空曠高遠。為避政治旋渦,他選擇退讓。對於些許失意挫折,他毫不在意。

  人有悲歡,月有陰晴,世事本難全。人在世間,本就卑微如草芥,可謙遜溫和,卻不必委曲求全,以曠達之態,看風雲變幻,則一切皆可從容。

《雅宋詞客》/白落梅 著/湖南文藝出版社 博集天卷

內容簡介

  這本書,不再是單純的詩詞賞析,而是寫大宋詞客的人生際遇、官場浮沉、情感歷程。將主人公的生平經歷和詞作解讀相結合,用唯美、凝練的語言,將歷史與文學相融合,通過詞作來串聯詞人一生的曲折經歷,通過詞人的起伏人生來深刻解讀每首傳世詞作背後的故事。一個個熟悉的名字、一首首傳世的經典、一段段曲折的經歷,映射出宋代波瀾壯闊的大歷史。

>>>>>>>>>>點擊進入新華網官方旗艦店購買正版好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