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悅聽】莫泊桑《羊脂球》:一輛馬車 一群人 三次選擇
2023-03-27 18:29:37 來源:新華網
新華悅聽,值得一聽,大家好,我是大學生品讀人來自中國傳媒大學播音主持藝術學院的蔡紫涵,今天要和您分享的是莫泊桑短篇小説集《羊脂球》。
1870年,法國。
一場戰爭過後,一輛馬車壓過地上的積雪,努力地前行着。
馬車裏載着一群人,這些人身份特殊。有伯爵、大資産階級、商人、修女、民主黨人,但最沒有地位的是一個妓女。車上的那些紳士和貴夫人們瞧不上妓女,對她議論紛紛,側目而視。甚至當着她的面説她是社會的恥辱、賣身的婦人,但妓女只是默默地忍受。因為長得皮膚白皙,圓潤豐盈,她被人們戲稱為“羊脂球”。
馬車繼續向前。所有人都開始變得饑腸轆轆。
只有妓女準備了豐富的食物,但她不計前嫌,大方地和其他人分享,而那些高貴富有的人們肆意地享受,大快朵頤,狼吞虎咽,吃相很難看。
吃了妓女的食物,人們就變了,他們的蔑視變成了親密,辱罵變成了誇獎。
馬車繼續前行來到了一個小鎮,這裡已經被侵略者佔領。侵略者扣留了所有人,唯一的通行證是要求與妓女共度良宵。面對敵人無恥的要求,妓女果斷拒絕了。
但此時人們又變了,他們開始變得着急,為了達到自己的目的,為了維護自己的利益,為了盡快離開這兒,他們想盡辦法,施展種種陰謀,道德綁架、宗教洗腦,有人説,只要你的動機是純潔的,任何行為都是上帝允許的。還有人説,你寧願讓大家都困住這裡,也不願意做一次你生命中最常做的事情嗎?甚至有人説,妓女就是她的職業,如今倒是裝腔作勢起來了!
善良的妓女為了大家的利益犧牲了自己,但沒想到大家還是變了,他們非但不感激這位可憐的姑娘,反而避而遠之,之前的讚美和親近又變成了最初的鄙視和唾棄。
馬車在冰雪中又繼續前進,這一次,大家各自準備了豐富的食物唯獨妓女沒有來得及準備。車上的人拿出了食物大口地咀嚼,可是沒有人想起妓女與他們分享過的食物,甚至沒有人想起她為了拯救大家而獻出的美貌和身體……
一輛馬車、一群人、三次變臉,這是莫泊桑的成名作《羊脂球》。
或許大家會覺得這只是作家筆下的一個故事,“羊脂球”也只是一個設計出來的人物,但事實卻像一根針一樣——“羊脂球”這樣的人真實存在,她原型的名字叫作阿德里安·勒蓋。
而那輛在雪地裏行駛的馬車也並非完全杜撰,它真實、熟悉,就好像我們每一個人的生活,只是不知道此時此刻,身處其中的我們拿的是哪個角色的劇本。
就像 《羊脂球》的馬車不僅是“馬車”,《項鏈》裏的項鏈也不全是“項鏈”,也似乎好像大家都有《我的叔叔於勒》。
莫泊桑的小説總是這樣看似荒誕但引人深思,經久不衰。我還記得我小的時候讀莫泊桑的短片小説集,常常會嫉惡如仇、憤憤不平,總是覺得“這個人怎麼能這樣!”但二十歲的我讀來,我不再問對錯也不追問答案,更像是面對一面冷酷的鏡子,一面存在了200年並且能夠預言洞悉一切的魔鏡,它照着我,也照着我周圍的一切。
“羊脂球”的故事在輕輕哼唱的馬賽曲和她若有若無的嗚咽聲中結束了,但它帶來的思考真的後勁十足:生活的馬車不斷在向前,在不同的旅途中,我們或許會是善良無私的羊脂球,或許是和民主黨人士一樣的沉默的大多數,那個時候的我們又會何去何從呢?或許翻開莫泊桑以《羊脂球》為代表的短篇小説集,每一個人都會有自己的答案。
大學生品讀人|蔡紫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