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大學出版社三種新書在京發布-新華網
新華網 > > 正文
2023 02/27 10:06:03
來源:光明日報客戶端

浙江大學出版社三種新書在京發布

字體:

  2月25日,在第35屆北京圖書訂貨會上,由浙江大學出版社主辦的“巨匠與巨作:《彌爾頓傳》新書分享會”“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絲綢之路文化互動專題集’《紡織與服裝》新書發布會”及由浙江大學出版社、中國(海南)改革發展研究院主辦的“《親歷改革:與青年談改革開放》新書發布會”在北京中國國際展覽中心舉行。

  《彌爾頓傳》探討文藝復興之光

  《彌爾頓傳》是“中華譯學館·中世紀與文藝復興譯叢”最新力作,浙江大學文科資深教授、中華譯學館館長,教育部長江學者特聘教授許鈞,叢書主編教育部長江學者特聘教授、浙江大學求是特聘教授、浙江大學外國語學院中世紀與文藝復興研究中心主任郝田虎教授,本書譯者代表北京語言大學外國語學院講師翟康,浙江大學出版社社長褚超孚、副總經理張琛等出席發布會,並為新書揭幕。

  許鈞教授通過視頻對《彌爾頓傳》的出版&&祝賀,並對“中世紀與文藝復興譯叢”給予高度評價,認為其不僅具有重要的學術價值,而且在當下對推進文明互鑒交流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

  浙江大學出版社褚超孚社長在致辭中指出,“中世紀與文藝復興譯叢”是中華譯學館所推進的重要學術與文學譯介項目,繼承和發揚了浙江大學雙一流學科外國語言文學的研究優勢,將有力地普及相關領域的學術研究,推進國際交流。

  此次隆重推出的《彌爾頓傳》是約翰·彌爾頓誕辰400周年紀念傳記,由世界聞名的彌爾頓學者戈登·坎貝爾、托馬斯·N.科恩斯聯合撰寫,翟康、陳睿文翻譯,以翔實的史料深入考察了彌爾頓的著作、思想和波瀾壯闊的一生。彌爾頓是十七世紀英國最著名的詩人、思想家、政治家和政論家,其不朽詩作《失樂園》與《荷馬史詩》《神曲》並稱西方三大詩歌。這部全新的《彌爾頓傳》中譯本完整地展現了彌爾頓的非凡一生,不僅對國內專業讀者而言具有重要的學術價值,也為普通讀者呈上了一道文化盛宴。

  《紡織與服裝》連接絲綢之路的文明

  《紡織與服裝》是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絲綢之路文化互動專題集”的首部作品。新書發布會上,本書主編中國絲綢博物館名譽館長趙豐,中國科學院自然科學史研究所研究員、國際科學史研究院院士張柏春,中國社會科學院民族文學研究所研究員巴莫曲布嫫,北京外國語大學絲綢之路研究院執行院長吳浩,國家圖書館社會教育部(中國記憶項目中心)副主任田苗,以及浙江大學出版社社長褚超孚等嘉賓們見證了《紡織與服裝》新書發布。

  浙江大學出版社社長褚超孚與中國絲綢博物館名譽館長趙豐共同為《紡織與服裝》揭幕,並向國家圖書館捐贈新書。褚超孚社長&&,浙江大學出版社與中國絲綢博物館建立了戰略合作關係,八年來合作出版了中文版和多語種版本近60種精品圖書,圖書屢次入選國家級獎項。雙方不僅在圖書出版方面展開闔作,還探索了高端學術論壇以及數字融合項目等方面的合作。此次發布的新書《紡織與服裝》就是雙方共同建設國家重點研發計劃項目“世界絲綢互動地圖關鍵技術研發和示範”的成果。與此同時,雙方已簽訂“中國絲綢藝術大系”的戰略合作出版協議,將深入挖掘豐富的中國絲綢資源,永久性地記錄中國絲綢文化遺産,推動絲綢歷史和絲綢之路的學術研究。

  《紡織與服裝》是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和中國絲綢博物館共同出品的“絲綢之路文化互動專題集”首部作品,由中國絲綢博物館名譽館長趙豐、丹麥皇家科學與文學院院長瑪麗-路易斯·諾施聯合主編,《絲綢之路:一部全新的世界史》作者彼得·弗蘭科潘、《棉的全球史》作者喬吉奧·列略等30位全球資深歷史學家傾力撰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社科部助理總幹事加布裏埃拉·拉莫斯與彼得·弗蘭科潘作序推薦。該書立足全球視野,全面探討了紡織品在全球歷史上發揮的作用。撰寫方面,力求“專、廣、淺”,深入淺出,專業而不晦澀,圖文並茂,帶給讀者一種全新的視覺享受。

  《親歷改革》體悟改革開放的歷史

  2023年是改革開放45周年。《親歷改革:與青年談改革開放》是由浙江大學出版社出版的面向青年人講述改革開放輝煌歷程的書。改革開放45年來,我國經濟社會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本書作者中國(海南)改革發展研究院院長遲福林,作為改革開放的親歷者、研究者,親歷了我國改革開放的每一步重大舉措。

  在本書中,遲福林院長根據他的親身經歷,通過講述“為什麼吃發了霉的花生米”等一個個小故事、小切口,試圖向青年人揭開改革開放的歷史面紗:為什麼我們要選擇改革開放?改革開放做對了什麼?為什麼説改革開放只有進行時沒有完成時?本書深入淺出,可讀性強,力圖推動改革開放史學習教育和普及,使改革精神薪火相傳。

  在發布會現場,浙江大學出版社社長褚超孚發表講話,他提到,浙江大學出版社作為教育部主管、浙江大學主辦的國家一級圖書出版單位,有責任、有義務在加強青年人改革開放史教育上作出貢獻。浙江大學出版社與中改院有着深厚的友誼,一直保持着合作,此次浙大社再次找到遲福林院長共同策劃出版《親歷改革:與青年談改革開放》,就是希望能推動中國改革開放歷史教育的普及,以通俗易懂的語言,讓青年人看得懂、讀得明白。未來,浙江大學出版社將再接再厲,不僅要讓中國改革開放史教育走進學校、走向社會,更要出版多語種版本,把中國經驗傳播出去,為世界提供中國模式。

  隨後,遲福林院長以“與青年談改革開放”為題作新書分享。他講道,“今年是改革開放45周年,也是我從事改革研究第40個年頭。對我而言,這本書的出版有很特殊的意義”,“第一,改革開放這四個字是鐫刻在我們這一代人的人生字典上的,這本書代表了我對改革開放45周年的一份熱切的情感和表達。第二,改革開放已經進行將近半個世紀。這本書面向青年人,我以自己的親身經歷和體悟講改革開放的歷史,希望讓青年人聽得懂、看的明白。第三,今天,青年人學習、了解改革開放史,才能自覺地把全面深化改革開放推向前進,這是我們這代人的歷史責任。”

  中國(海南)改革發展研究院院長遲福林,中央黨校(國家行政學院)中國式現代化研究中心主任張佔斌,浙江大學出版社社長褚超孚共同為新書揭幕。

  揭幕儀式後,遲福林院長與中央黨校(國家行政學院)中國式現代化研究中心主任張佔斌及青年代表、浙江大學國家制度研究院博士後韓烜堯、清華大學公共管理學院國情研究院博士研究生朱紹嘉進行學術沙龍對話。

  “以青年人為主力,將改革開放進行到底,我相信,新一代青年人一定能擔當起這一重要的歷史責任”,遲福林説。(光明日報全媒體記者韓寒)

【糾錯】 【責任編輯:劉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