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筆記小説看文脈傳承-新華網
新華網 > > 正文
2022 09/19 10:34:43
來源:中國文化報

從筆記小説看文脈傳承

字體:

  作家賈平凹近期出版的《秦嶺記》在封面寫着“長篇筆記小説”,讓人們看到了筆記小説在新時代的傳承。賈平凹在後記中提到“不可説成小説,散文還覺不宜”,這種矛盾心態跟筆記小説介於文史之間的定位是有關係的。

  筆記小説是我國小説的早期形態,但內容和形式在幾千年的進程中變化並不大,而且出現了多部經典作品,滋養了後世的文學創作。就“小説”“筆記”兩個詞的出現時間來説,較早提到“小説”的是《莊子·外物》:“飾小説以幹縣令,其於大達亦遠矣。”這裡的小説是指淺陋的言辭。《莊子·逍遙游》還提到:“《齊諧》者,誌怪者也。”提到了“誌怪”。較早提到“筆記”的是南朝劉勰的《文心雕龍·才略》:“路粹、楊修,頗懷筆記之工……溫太真之筆記,循理而清通:亦筆端之良工也。”但這裡的“筆記”跟如今人們認知中的意思不同,是指筆札書記。“筆記小説”的提法較早出現在宋代史繩祖的《學齋佔畢》中:“前輩筆記小説固有字誤或刊本之誤,因而後生末學不稽考本出處,承襲謬誤甚多。”

  就筆記小説的內容來看,《欽定四庫全書總目·子部五十·小説家類》提到:“跡其(小説)流別,凡有三派,其一敘述雜事,其一記錄異聞,其一綴輯瑣語也。唐宋而後,作者彌繁。中間誣謾失真,妖妄熒聽者,固為不少,然寓勸戒、廣見聞、資考證者,亦錯出其中。”這裡提到了小説的分類和積極作用,其實哪怕筆記小説中的人或事是虛構的,也會反映當時人們的生活習俗、思想觀念。例如清代蒲松齡就在《聊齋志異》中揭露時弊、讚頌美德。

  筆記小説短小精悍、文筆優美、意蘊深遠,小到寫一個動作、一個人的一句名言,大到寫一個人的一生。短的筆記小説也就一兩句話,例如《搜神記》中的《東海君》只有一句話:“陳節訪諸神,東海君以織成青襦一領遺之。”《搜神記》中較長的《管輅》《五蔣山祠》等也不過1200字左右。

  現在人們根據魯迅先生的觀點,一般把筆記小説分為志人小説和誌怪小説。志人小説以劉義慶的《世説新語》為代表,誌怪小説以干寶的《搜神記》為代表。就筆記小説的發展進程來看,代表性的筆記小説包括先秦時期的《山海經》、西漢劉向的《新序》和《文苑》、東晉干寶的《搜神記》、唐代段成式的《酉陽雜俎》和牛僧孺的《玄怪錄》、宋代洪邁的《容齋隨筆》和《夷堅志》、清代袁枚的《子不語》等。知名的筆記小説類書則包括宋代李昉等編的《太平廣記》、曾慥編的《類説》,近現代編者佚名的《筆記小説大觀》、王文濡編的《説庫》等。

  筆記小説選集的內容龐雜,保存了大量失傳文獻的內容,尤其是《酉陽雜俎》被《欽定四庫全書總目》給予高度評價:“其書多詭怪不經之談,荒渺無稽之物,而遺文秘籍,亦往往錯出其中,故論者雖病其浮誇,而不能不相徵引。自唐以來,推為小説之翹楚,莫或廢也。”宋朝四大類書包括《冊府元龜》《太平禦覽》《太平廣記》《文苑英華》,其中收錄宋代之前筆記小説的《太平廣記》共500卷,包括神仙55卷、女仙15卷、道術5卷、方士5卷、異人6卷等,被《欽定四庫全書總目》推崇為“蓋小説家之淵海也”,還影響了多種文藝類型的創作。其中《太平廣記》的卷八十七異僧一和卷八十八異僧二的全部、卷八十九異僧三的大部分出自南朝釋慧皎所著的《高僧傳》。值得一提的是,《高僧傳》中的傳説故事等對後世影響深遠,尤其是對推動唐傳奇的出現發揮了重要作用。《類説卷之二十傳燈錄》選的就是僧人的傳奇故事,多出自佛教典籍《五燈會元》。

  雖然筆記小説內容豐富,彌補了正史記載的缺失,但不宜作為史料寫入史書,《晉書》就因引用了筆記小説的內容而飽受詬病。《欽定四庫全書總目·史部一·正史類一》評價:“其(《晉書》)所採擇,忽正典而取小説,波靡不返,有自來矣……其所載者,大抵弘獎風流,以資談柄,取劉義慶《世説新語》與劉孝標所注,一一互勘,幾於全部收入,是直稗官之體,安得目曰‘史傳’乎?”《隋書卷三十四·志第二十九》就把《世説十卷》列入小説。東晉王嘉的筆記小説《拾遺記》是我國較早的筆記小説代表作。《拾遺記》採用史體結構全書,前九卷按歷史進程,從春皇庖犧寫到晉時事,第十卷為地理,包括崑崙山、蓬萊山等八處。我國史書體例採用紀傳體,先寫帝王,後寫名臣、名人,《拾遺記》的每一卷也按紀傳體寫法安排。

  在近現代國內出版了多種古代的筆記小説,但從事筆記小説研究的專家、創作的作家並不多。就當代作家來説,作家阿城的《遍地風流》堪稱當代筆記小説的代表。作為文學創作的重要收穫,《遍地風流》自發表以來一直為學界和讀者所稱道。作為豐厚的文化財富,在今天仍需要人們深入研究並創作出這個時代的筆記小説,讓這一綿延數千年的文脈延續下去。(黨雲峰)

【糾錯】 【責任編輯:李然】
      //